“哦,你的青詞造詣不錯,那便是極好的,陛下時常會禱告上天,屆時便需要大量的青詞。
翰林院便是陛下重點挑選的目標,你若是有一兩篇被陛下瞧上眼,三年後的升遷應當是不錯的。”
王遠聽後連連點頭,期待的問道:“師祖,除了寫青詞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嗎?”
“沒有了,翰林院並沒有什麼實際工作要做,不過翰林院倒是存了許多內閣處理過的奏摺。
你若是有心,便可在裡面看看,學習一下如何處理國家大事?
別小看了那些奏摺,奏摺是地方官員和重要聯絡最重要的媒介,往往有很多資訊隱藏在奏摺當中。
你若是能看得懂,那便很快可以瞭解國家大事,對於國情可謂是瞭若指掌。”
“好的,師祖我知曉了。”說完后王遠遲疑了片刻,這才又恭敬地說道:“師祖,實不相瞞,徒孫此次還有一事相求。”
徐階還是第一次,看見王遠有事情向他求助,於是好奇的問道。
“遠兒,你且說吧,可是遇上了什麼麻煩?”
“不是我遇上了麻煩,而是在我小的時候,有一個行醫的大夫曾救了我一命,其對我有恩,我想報答一二。
我那恩人醫術甚是精妙,而且時常四處遊歷,為貧窮百姓義診。
我聽聞他想進入太醫院,翻看裡面的醫書,可如今太醫院的門檻極高,輕易不會從外界吸引大夫……”
王遠話沒說完,但徐階已經明白了,不過聽到是太醫院的事情,不由得有些棘手。
“遠兒,你是想師祖幫忙,讓他成為太醫?這個可不容易,太醫是能為宮中貴人診斷的,師祖我只是一介外臣。
這樣安排太醫就有些犯了忌諱,尤其是先帝發生了那樣的事,唯恐陛下多心啊。”
王遠也知道講的是什麼事,所以連連搖頭,趕緊解釋道。
“不,師祖你誤會了,我那恩人只是想進太醫院翻看醫書,不是一定要當太醫。
更何況他的醫術已然達到太醫院的門檻,只是太醫院輕易不從外面招人。
我是想師祖給他個機會,讓他能進行測試。若是他醫術不達標,那麼離開也是毫無怨言的。若是醫術過了標準,給個旁的閒職就好。”
“可,你那恩人叫何名字?”
“李時珍!”
“行,這事也好辦的,明天我打個招呼,你叫那李時珍直接去就行。只要他醫術合格當個庫房大使不成問題。若是不行,也能當個學徒學習一二。”
王遠知道,前世李世珍之所以能進入太醫院,是因為他治好了福順王的兒子,因而醫名大顯,在他三十八歲的時候,才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
但如今李時珍才三十一歲,距離治好福順王的兒子還有兩年時間,王遠若是不幫忙,李時珍這次還真不一定能進入太醫院。
………
在六月十二,王遠便前往翰林院上職了。
翰林院就位於皇城內部,距離內閣的位置很近,而比內閣要大上很多。
距離內閣位置近,這說明了翰林院儲相的功能,內閣許多處理完的奏摺,都會在翰林院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