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還想著,即便不顧臉面,也要多佔幾分利,可如今王遠分文不取,他反倒有些不樂意了。
若王遠毫無利益可得,日後還能盡心盡力辦事嗎?
“朕富有四海,豈會奪臣子之財?如此行徑,讓天下人如何看待朕?”
王遠一愣,瞬間明白了嘉靖皇帝的心思,試探著問道:“那不如微臣將銀行作價一萬兩銀子,賣給陛下?”
嘉靖皇帝擺了擺手,說道:“朕說了不奪你財!這銀號還是算你名下,但朕要入股,就一萬兩銀子。朕拿七成股分,給你留三成。”
這下王遠是真的驚訝了,沒想到嘉靖皇帝竟願意讓出三成利益。
一旁伺候的黃錦也愣住了,跟隨皇帝多年,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自家主子主動讓出這麼多利益。
“陛下,微臣怎敢與天子做交易?此事若傳揚出去,定會引起天下士林轟動!”王遠連忙推辭。
“那你便再兼一個正四品的少府令!更何況朕允的事情,誰敢置喙?”嘉靖皇帝一錘定音。
見皇帝如此堅持,王遠也不再拒絕,立刻叩首謝恩:“是!微臣愧領陛下隆恩!只是懇請陛下為銀行題名,改為‘大明皇家銀行’,如此方能彰顯皇家威嚴。”
嘉靖皇帝一聽這個名稱,眼前頓時一亮,心中十分滿意,也未計較為何不讓他親自改名之事:
“準了!明日朕便讓工部送去題好字的牌匾。還有其他事嗎?”
“微臣再無其他事,這便告退了!”
待王遠離去後,嘉靖皇帝仍沉浸在興奮之中。
五千萬兩銀子,這是他在位數十年來從未見過的鉅額財富。
雖說大明一年賦稅數額與此相當,但那些賦稅多為糧食、布帛等物,並非現銀,且大多存於各地太平倉,便於就地調配。
而他的內帑,因多年來修建宮殿耗費巨大,從未超過三百萬兩。
如今一想到即將坐擁如此巨財,嘉靖皇帝便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平靜。
~~~~~
因銀號收歸皇莊,內廷即刻遣人主持與朝廷的事務交接。
不過日常運營仍牢牢掌控在王遠手中,嘉靖皇帝深悉太監貪墨成性,怎會放心讓他們久留這等油水豐厚之地?
是以只令其負責與朝廷的對接事宜,具體經營一概由王遠調配人手操持。
讓王遠沒有料到的是,前來主持大局的,竟是他的老相識——陳矩。
得了王遠授意,陳矩身著嶄新的司禮監官服,帶著兩名小太監,徑直來到固安伯陳景行的府邸。
這陳府門前石獅巍峨,朱漆大門上銅釘鋥亮,門房見是內廷來人,不敢怠慢,一路小跑著進去通報。
片刻後,固安伯身著便服,快步迎了出來。
“固安伯金安!”陳矩滿臉堆笑,一揖到底:
“我大明皇家銀行新張,小人特來拜會。聽聞伯爺近日手頭緊?只要您開口,額度、利息都好商量。”
固安伯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心中暗喜,這不正是雪中送炭嗎?
可老謀深算的他,一聽到“皇家銀行”的名頭,不由得眉頭緊皺,眼中閃過一絲警惕:
“這不是王祭酒的產業嗎?何時成皇家的了?莫不成陛下也開起錢莊來了?”
他心裡跟明鏡似的,以嘉靖皇帝愛財如命的性子,十有八九是強行收歸己有了。
想到要和皇帝做生意,他下意識地連連擺手:“老夫不缺錢,更不借什麼高利貸。”
陳矩早有應對之策,不慌不忙地按計劃說道:“既然伯爺無需,小人便去忠勤伯府上碰碰運氣,聽說他正為銀子發愁,說不定有生意可做......”
“慢著!”固安伯眼神一凜,一把拉住陳矩的衣袖:
“你且細細說說,這皇家銀行到底是怎麼個章程?裡面可有什麼彎彎繞繞?”
陳矩心中暗喜,臉上卻依舊保持著恭敬的神情:
“這皇家銀行是少府令王遠主持的,是朝廷新設的官辦機構,正經八百的衙門!
專為百姓解燃眉之急,既能提供貸款,也可代為保管錢財。放貸收取些許利息,存錢反倒還能生利。
它的前身正是王祭酒的銀號,如今經過改制,生意愈發興隆,京城上下都讚不絕口。
上至達官顯貴,下到升斗小民,都誇這是便民利民的好買賣。”
“說白了就是借錢收利息?”固安伯眯起眼睛,上下打量著陳矩:
“這利息高不高?別到時候利滾利,把老夫的家底都吞了!”
“瞧您說的,伯爺!”陳矩連忙賠笑:“平常人月息五厘,借一萬兩銀子,每月還五十兩。
不過王祭酒特意關照,給伯爺您三厘的優待,貸款額度也放寬。伯爺您身份尊貴,這點薄面還是有的!”
固安伯心動不已,可多年在官場摸爬滾打,讓他依舊保持著謹慎:
“哪有這等好事?你們就不怕有人借錢不還?到時候拿什麼法子討債?”
“伯爺說笑了!”陳矩神情嚴肅起來,胸脯一挺:
“這可是皇家產業,背後是陛下的威嚴!誰敢拖欠皇銀?再說借貸都要抵押物,房契田契、珠寶玉器都行。
要是還不上錢,抵押物自然歸銀行抵債。我們還有專門的法務衙役,按大明律例辦事,絕不含糊!”
這番話看似有理有據,實則暗藏玄機,可固安伯此時滿心都是籌錢的事,並未深想。
他最近正為炒房的本金焦頭爛額,甚至都動了向女婿裕王借錢的念頭。
當下一拍大腿:“那老夫先借個五萬兩試試!醜話說在前頭,要是有半點差錯,休怪老夫不客氣!”
“痛快!伯爺是貴客,今日就能放款!”陳矩笑容滿面地應道,隨即從袖中掏出早就準備好的文書:
“您只需在這契約上籤個字,蓋上您的私印,銀子即刻送到府上。”
…
與此同時,王遠乘坐著八抬大轎,浩浩蕩蕩地來到成國公府。
府門口的守衛一見是國子監祭酒的儀仗,急忙入內通報。片刻後,成國公朱希忠親自迎了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