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為什麼說影視圈水深呢,這還僅僅只是一個京圈,下邊還有滬圈、西北圈、東北圈子、港圈、T灣圈6個圈,這六個圈裡邊還有無數的分叉子。
這也就是為什麼整個影視圈子裡邊,基本就沒有所謂的草根逆襲,全是滿滿的人情世故,人際關係…………
死混一個圈子這種事在以前是很流行,畢竟國內優秀的作品都是在這幾個圈子裡把持著,最優秀的演員,最優秀的導演,最優秀的編劇。
你要想進娛樂圈,你除了自己優秀以外就是得向一個圈子靠攏。
但隨著這個市場的越來越大,從業者的越來越多,慢慢的光是圈子裡邊的這夥人已經沒辦法完成高階市場的壟斷了。
這樣的情況下百家爭鳴在所難免,而進圈子也就不全是好處了,而是有好有壞。
好處是在這個圈子裡邊,你會比別的演員更容易獲得適合你的角色,而壞處是,你沒辦法自由的去選擇外邊的很多好作品了。
而像是張浩的大鬍子老爹這種就是自由人,起步是在軍藝,也算是半個京圈的人,但他後來是去滬都闖蕩的,跟滬圈關係也不錯。
一直到後來結識了金庸老先生,靠著金庸劇徹底晉級一線導演後也是跟港圈處的很融洽,自身能力不錯,幾方面也都不得罪稱得上是左右逢源了。
要說這其中唯一鬧過一些矛盾的,也就是現在在飯桌前坐著的胖子王晶了。
兩個人這幾年因為競爭武俠劇的市場,再加上觀念不和互相打了幾次嘴仗,不過那種吵架顯然算不上大事。
這次兩人過來參與這飯局,有私人層面的原因,不過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兩個圈子代表和張浩的一種初次接觸。
之前的一部《天道》,雖然外界是不清楚張浩自己具體投資了多少的,但也能估算的大差不差,跟最後的這個收益一比,那絕對是非常客觀的。
新生代導演,商業片拍的好,回報率高還擅長捧紅女演員,這幾個標籤一出來,在很多資本和公司的眼裡,現在張浩的價值就已經足夠吊打好多老牌文藝片導演了。
現在的影視圈有多少人還關心那幾個水分越來越大的獎呢?你名氣夠了獎自然就來了,說到底,資本和公司真正在意的,還是導演和演員的號召能力,撈錢能力,這才是最最實際的。
《潛伏》馬上要開拍,對方想來接觸接觸他順帶湊一股,張浩對此自然也是心中有數,不過他卻並不感覺生氣。
這東西孤木不成林,拍電影、連續劇並不是村門口開個小超市,就自己一人自負盈虧,賺多賺少都是自己的。
即使是張浩一人能攬下導演、編劇的活,那電影、連續劇也不可能就他一人拍啊,每個圈子手裡邊都有著不少的好演員,你想用人家演員,你還能不讓人家一起賺錢?那是不可能的。
想當自由人可以,但你還沒達到一定體量的時候,拍電影、連續劇賺錢這事,還真是人情越多越好。
你看那德芸社的小黑胖子,一部《祖宗十九代》請了多少個明星過來,那也就是導演水平確實差點,但凡弄的稍微好點觀眾光看明星還不得給你貢獻個幾十億票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