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第103章 “一心會”的入會儀式(三更)

‘這分明蘊含著心學之理!怪不得崔先生會舉薦,我昨日太唐突了,竟誤以為這是簡單的演義之作。’

徐階和嚴世蕃一樣,都是看到悟空向菩提老祖學藝,就已然產生了明悟。

但也不是他推卸責任,就總覺得昨天那個監生,不像是好人……

徐階想到這裡,暗暗慚愧,還是以貌取人,先入為主了,再看眼前興奮地講述著劇情的趙時春,有些無語:“景仁,我還沒看到後面……”

“啊?啊!那好啊!我來跟你說說後面寫了什麼?”

趙時春顯然不知道劇透是什麼意思,興奮地剛想跟他顯擺他昨晚追了一個通宵的進度,就被徐階趕了出去。

徐階捧起書看了起來,很快連兒子徐璠的嗷嗷哭號都顧不上了,反正有僕婦,餓不死這小子。

他看的不是奇幻的故事,而是其中蘊含的佛道儒三教思想。

很快他有了判斷。

心學大作談不上,其中更多的還是佛道之言,或者可以說,是以佛教為經,以道、儒為緯,織就的一部智慧圖譜。

單就作品而言,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這是崔先生所作麼?”

“不像!崔先生多年在國子監教學,沒有這等雅俗交融之力……”

一天的時間,徐階細細品讀,其實才看到一小半,但已經深深沉浸其中。

他從未想到演義之作也能有如此造詣,再看之前嚴世蕃的邀請,不禁意動了:“探討心學……不!探討心猿的‘一心會’麼?有意思!”

徐階對於心學不止是沉迷,更是將知行合一作為自己的立身根本,他當然希望心學大興,但陛下顯然對心學並無興趣,維持著楊廷和的封禁政策,唯有寄希望民間多出些心學大儒,以扭轉士林的風氣。

這種事情,他即便是探花郎,也沒有參與的資格。

偏偏現在,一個依託於國子監的會社出現了。

理由還光明正大,都喜愛西遊新編,大家志同道合。

別說現在對方邀請自己,就算不邀請,自己但凡聽到這個訊息,肯定也希望加入進去。

他珍而重之地把書卷放入懷中收好,耳中再度忽視掉兒子的哭聲,起身朝外走去。

事不宜遲,今日就去國子監,看看一心會到底是怎樣的學社!然而剛剛出了自己家的院門,就見前面一人等在那裡,正是似笑非笑的趙時春:“子升兄準備去哪啊?”

彼此互相瞭解,徐階也不瞞他:“我想去見一見這部新編西遊的著作者,景仁同去?”

“自然同去!”

對視一笑,徐階與趙時春並肩走了出去,朝著國子監而去。

兩人最好奇的,其實還是這部新編西遊的作者。

在他們看來,這位著實是大才。

需要有神話的想象力,才能構建出這等奇幻的世界;需要有人文的洞察力,方可融攝宗教與批判現實;需要有極強的敘事掌控力,才能平衡節奏與塑造人物;最後也要有語言的創造力,寫出種種雅俗共賞與昇華的橋段。

這樣的一位大才,居然默默無聞,在京師書肆間毫無人談論,實在驚奇。

實際上別說京師,出了海南,西遊新編都沒有掀起任何波瀾。

前三十回的出版,只侷限於瓊州當地,後來斷了,就不了了之,書商固然捶胸頓足,但由於海玥是瓊山海氏子弟,又不是真的賣文字為生的窮酸書生,他們也無可奈何。

而由於瓊州孤懸海外,訊息傳播得極其緩慢,真正在外看過的,屈指可數。

至今也不過海瑞、黎玉英、林大欽、陸炳、嚴世蕃五個人,現在加上了徐階和趙時春,他們還納悶為何以前從未聽旁人提及,但當進入國子監,恰好嚴世蕃尿遁出學堂,撞到了一起,一番攀談後,頓時有些受寵若驚:“哦?我們竟是第一批讀者麼?”

嚴世蕃自是極盡吹捧:“當然!十三郎著此作,豈會給書肆牟利?自是親朋之間相贈,以作探討!”

這話說得海玥都要臉紅,但事實證明,士林文人就吃這一套,徐階和趙時春肅然起敬,更增一份仰慕:“不知海十三郎是?”

“就是那位!靠窗邊坐的那位!”

“啊?這般年少?”

“十七歲,比我還小一年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