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第324章 嘉靖:這次一定能贏!

以前不覺得,現在發現,沒了上面那人不斷猜忌,相互制衡,辦起事來竟是如此的輕快。群臣舒服了,天子無疑不會高興。

與南倭北虜的對抗過程,自己瞭解得越來越少無關。

而是隨著皇子的年齡漸長,要開府就藩了。

根據洪武祖制,皇子封親王后,十五歲左右需離京就藩。

成化年後有所調整,部分皇子因皇帝偏愛或政治原因推遲。

比如歷史上的嘉靖第四子景王,就在嘉靖四十年就藩,那一年他都二十五歲了。

後面萬曆的兒子福王朱常洵,因得到偏愛,想立其為太子,也是遲遲不就藩,直到二十五歲之後再就藩河南洛陽,最後被闖王李自成攻陷洛陽所殺。

現在的問題是,皇長子朱載基,眼見著要朝著十五歲奔了,既無太子之尊,又無親王之實。

由於先前宮變的影響和後續的大獄,敢言的臣子變少,奏摺遞入宮中也是留中不發,了無音訊。

但天子可以乾綱獨斷,不理群臣的聲音,卻無法改變自己的兒子越變越大的事實。

總不能讓個十幾歲的大小夥還在宮中待著,後宮的妃嬪還那麼多,萬一出個鄭春華,就不好收場了。

於是乎。

嘉靖二十三年春。

眾皇子終封親王。

長子朱載基為裕王;

次子朱載壡為德王;

三子朱載垣為薊王;

四子朱載圳為景王;

五子朱載墒為潁王。

而封親王的當日,有關年長的三位皇子,即將開府的口諭,就傳達到了內閣。

值房。

嚴嵩和夏言面面相覷。

這毫無疑問是一塊巨大的燙手山芋。

群臣希望天子立嫡立長,早定太子之位,現在皇長子居然被封為親王。

先出宮在京師開府,等到年紀再大幾歲,是不是就要外放出去就藩?

這顯然是眾臣不願意看到的。

但若說就此上書反對,再度掀起立儲浪潮,可能打破如今安穩的政治局面。

沉默少許,終究還是夏言先道:“陛下先以皇子幼弱推脫,後因宮變震怒,遲遲不立儲君,此乃動搖國本,不得不爭,介溪兄,你我上書吧!”

嚴嵩首先想到嚴世蕃,讓兒子出謀劃策,但稍作沉吟後,還是有了決斷:“《皇明祖訓》,無嫡立長,國不可一日無君,亦不可長久無儲君,此事關係社稷安危,你我這就擬本上奏!”

不僅是兩位閣老,訊息洩露後,群情激奮。

當一封封奏疏如雪片般遞到乾清宮中,朱厚熜翻開掃了兩眼,就丟到一旁。

跟海瑞一比,這些所謂激烈的諫言,簡直是小兒科。

不過也正因為與海瑞的較量,讓他意識到,強行壓制立儲,確實不是長久之計。

而且這也是一個贏過海瑞的大好機會!

“宣大皇子覲見!”

殿外更漏聲聲。

過了許久,朱載基緩步踏入乾清宮。

這位皇長子身量又見長,除卻唇上尚顯稚嫩的絨毛,儼然已是個挺拔少年。

只是眉宇間有孤僻之色,上書房墊底的功課,更令人扼腕。

“兒臣叩見父皇!”

朱厚熜凝視著這個降生時曾令自己欣喜若狂的長子,眼底閃過一絲複雜。

是不是自己思慮過甚,以致父子之情日漸疏離……

但宮變那夜扭曲的身影,供詞中聲聲大皇子仁德的稱頌,即便知道是有人教唆,仍如鯁在喉。

朱厚熜摒棄了雜念,將奏本推了推:“看看吧!這些奏疏說的都是你的事!”

朱載基身體一哆嗦,雙手高擎,戰戰兢兢地接過。

翻開後剛剛看了一個開頭,就勃然變色,重重叩首:“兒臣萬死不敢!不敢!”

“不敢什麼?”

朱厚熜冷笑:“你是長子,今已屆開府之年,正該離了朕的羽翼,自建功業,你心裡不高興麼?”

朱載基連連叩首,聲音已帶哽咽:“兒臣不願離開父皇……實在不願……!”

“休作此婦人之態!”

朱厚熜拂袖斥責:“你既是朕的長子,儲位本該屬你,只是你如今尚不堪大任,朕才遲遲未立!”

稍稍一頓,他的嘴角溢位一絲似笑非笑的弧度:“即日去翰林院擇一侍講學士,入你王府講學,一年之後,朕要親考你的學問!若有所進益,便昭告天下,立你為太子,以定國本!”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