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探1546

第325章 海剛峰入局

從正四品的翰林學士,邁入三品之列,是朝堂上最為年輕的三品大員,六部堂官。任誰都知道,這位想必不到四十歲,就能廷推入閣,成為執掌朝政的最頂尖官員。

且為眾望所歸。

不過如此一來,翰林院內發生的事情,就並不能親眼見證了。

比如今日,較為年長的兩位皇子出宮開府,且去翰林院拜請老師。

所以回到書房後,他沏了兩杯茶,等待弟弟回來。

夕陽西下。

海瑞邁著略顯沉重的步伐,走入書房。

從弟弟的神色中,海玥罕見地看到了失望,心裡就有了數:“大皇子沒有選你?”

“是。”

海瑞點了點頭:“敬夫入了裕王府。”

敬夫就是林大欽。

若論學問,林大欽無疑遠超海瑞。

進學時期,這位狀元郎就是才高八斗,入仕後林大欽在翰林院深造,一心浸淫儒家典籍,如今在文壇士林已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成為皇子的儒家先生綽綽有餘。

但皇子其實不缺大儒教導,反倒是缺少海瑞這種政務嫻熟,鬥爭經驗豐富的引領者,教會他如何當一位太子,將來如何成為一位明君。

可現在,大皇子連請海瑞作先生的勇氣都沒有。

海玥也暗暗搖頭:“這是明哲保身,不希望有半點觸怒陛下的可能。”

海瑞當然看得明白,這才是他深深失望的原因。

雖說父為子綱,天子更常常是壓在太子頭頂的一座大山,可一個如此怯弱的皇子,仍然讓人感到憂慮。

況且有些事情,想避是避不開的,海瑞接著道:“陛下有旨,命我入德王府,為德王殿下講學。”

德王就是二皇子朱載壡。

海玥聞言臉色也沉了下來:“陛下這是刻意引導皇子相爭了。”

嘉靖顯然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

如果朱載基選擇海瑞為先生,那麼很好,一年後的太子考核,恐怕有無窮無盡的刁難在等待。

如果朱載基連海瑞都不敢選,選另外的侍講學士,就把海瑞指給二皇子朱載壡,讓其陷入長幼之爭。

反正一定要把海瑞拖入皇子的泥沼中。

在這個領域,用豐富的經驗徹底擊敗對方。

‘這老登想贏想瘋了!’

海玥看得出來,弟弟真成對方心魔了。

或許御前講學造成的精神創傷,沒有歷史上的《治安疏》一次性暴擊那麼直接。

可長年累月下的積攢,讓朱厚熜破防得更加徹底,急於渴求勝利。

甭管怎麼贏的,反正就是要贏。

哪怕牽扯進兒子,都在所不惜。

嗯,他本來也不在乎。

海瑞卻很在乎:“皇嗣乃國之根本,豈能如此兒戲?我必當竭心教導皇子,引其歸於正道,方不負人臣本分!”

海玥輕嘆:“上書房制度執行,收效甚微啊……”

對待孩子來說,最好的先生是至親,是爹孃的言傳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現在幾位皇子的母親遭到打壓,甚至直接打入冷宮,父親則是朱厚熜這麼一個薄情寡性,多疑猜忌,掌控慾望極強的人。

耳濡目染著長大,豈能培養出健全的人格和強大的內心?‘甚至不如二龍不相見……’

海玥稍作感慨,就將皇子的事情拋之腦後,反過來講如今的北方局勢,間或也點了點東南方向的港口開放。

海瑞也隱隱察覺到了某些端倪,他對於政治的洞察力是極其驚人的,在地方如此,在中樞更如此,此時沉聲道:“兄長,你們難道……”

海玥沒有隱瞞:“是的!我和嚴閣老,就是在做這件事,夏閣老雖不知實情,卻也在無意中配合,如今朝堂之上,已然漸漸習慣!”

頓了頓,他正色道:“南倭北虜,正在關鍵,若此役得勝,可保天下數十載太平,萬萬不可橫生枝節!”

最後起身一禮:“拜託了!”

海瑞面色沉凝,眼神裡閃過了掙扎,喃喃低語:“一部華夏之史,夏朝商朝便是隻有君王沒有百姓的天下。”

“當時《尚書》有云:‘時日曷喪?吾與汝俱亡!’可見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有了與夏桀同歸於盡的心。”

“幸天生孔子,有教無類,教仁者愛人。”

“繼生孟子,道出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萬古不變的至理。”

“秦朝不顧百姓,三世而亡。到了漢文帝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恭行儉約,以民為本,我華夏才第一次真正有了清平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唐太宗效之,與賢臣共治天下,又有了貞觀之治。”

“之後,多少次改朝換代,凡是君臣共治,以民為本,便天下太平,凡一君獨治,棄用賢臣,不顧民生,便衰世而亡……”

說到這裡,海瑞的眼神徹底堅定下來:“當今也不例外,你們盡力為之,陛下由我來應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