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他也配?”
次日,洛陽金墉城內,只見曹操之侄曹安民一臉鄙夷。
由於失去了河內郡,洛陽漢軍幾乎是最快得知這個訊息的外軍,畢竟金墉城距黃河不過五十里,可以說就在魏軍的眼皮子底下。
故此別說小道訊息了,此時士孫端手中拿的甚至就是《大學章句》的抄本。
看著抄本最後魏哲書於牆上那四句平生之志,士孫瑞忍不住由衷的感慨道:
“可惜,此人若是早生一甲子該多好!”
見他這麼一說,倒是把曹安民搞不會了,一時不知該不該繼續罵。
不過士孫瑞之子士孫萌就沒有那麼顧忌了,當即就抱怨道:
“父親,那廝可是剛剛奪走了河內郡,你怎麼還替他說話?”
不想士孫瑞卻搖了搖頭:
“非我漲他人志氣,實在是此人確為社稷之才。”
“若是他早生一甲子,恐怕大漢就不會變成今日這般模樣了!”
說罷士孫瑞忍不住長嘆一聲,忽然什麼都不想說了。
見他這麼一說,倒是讓司隸校尉府大堂的一干文武忍不住面面相覷。
還是曹昂看不下去,主動出言將士孫瑞手中的抄本借來一看。
結果不看還好,一看他也默然不語,只是將抄本遞與身邊的滿寵、毛玠。
於是不過片刻功夫,一屋子的人都安靜了。
也就是像呂布、曹彰這樣的武將不明所以,見他們這樣頓時越發納悶。
“不過一本閒話而已,有什麼好瞧的!”
呂布耐不住性子,當即罵罵咧咧的走了出來,曹彰見狀索性也跟了出去。
話說曹彰與呂布本來素不相識,但曹昂率領殘部與洛陽漢軍合二為一之後,倒是讓曹彰得以認識呂布,並且很快就被其折服。
畢竟現在呂布先從王允,後從士孫瑞,一直對漢室不離不棄,名聲可是要比原歷史中好多了,更別說他還是手刃董卓的大漢功臣。
而呂布也對曹彰這個年少虎將頗為欣賞,覺得挺對自己脾氣,還不惜將自家打熬力氣、鍛鍊武藝的秘術教給他,一心想要把這廝變成自家女婿。
只可惜洛陽漢軍的底蘊太薄,即便有曹軍殘部的加入也依舊沒辦法抵抗魏軍。
前陣子張遼率萬餘冀州府兵便勢如破竹,直接橫掃河內郡,打的洛陽漢軍丟盔棄甲。
若不是呂布太過猛鷙,在戰場上太過機敏,幾次都提前察覺到了孫策伏殺,最後果斷率領麾下渡河,撤回洛陽,緊守洛陽八關,估計河內郡的洛陽漢軍就要全軍覆沒了。
不過也正是曹彰在此戰之中的表現,才入了呂布的眼,準備把女兒嫁給他。
只是武將們可以不關心這次的書院講學,但文臣們卻不能不能管。
在兩人離開之後,曹昂沉默片刻後還是忍不住開口道:
“事已至此,我等還是應該想法應對才是!”
士孫萌聞言連連頷首道:
“不錯,如今我等於魏軍是敵非友,還是應該早做準備。”
士孫瑞見狀也不再糾結,虛心道:“諸位可有良策?”
棗祗見狀忍不住勸諫道:
“眼下關中大旱,率乏糧谷。涼州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自年初以來,流亡洛陽的百姓數不勝數,司隸何不用之?”
“如何用之?”士孫瑞又道。
棗祗當即慨然道:
“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司隸不如募民屯田於河洛平原,例置田官,供給良種、耕具,計牛輸谷,如此一年,當得谷百萬斛,使我軍再無糧盡之危。積穀漸多,自可征伐四方,再興漢室。”
其實接收關中流民的事情洛陽的司隸校尉府一直在做,但棗祗覺得太過死板。
此刻見士孫瑞問起,他便詳細的給出了一套完整的屯田之法。
說來這還是他從魏哲身上學到的,若不是曹操敗亡,他早就在兗州實施了。
片刻之後,棗祗話音剛落,士孫瑞便滿臉感慨之色。
“君乃治世之良醫也,自今日起司隸屯田事務便拜託棗君了!”
聞聽此言,棗祗倒是略微有點詫異。
他倒是沒有想到士孫瑞會如此信任,畢竟他可是曹操舊部,才剛來洛陽不久。
然而棗祗確是不知,士孫瑞最大的優點就是氣度寬宏。
連呂布他都能哄著用,更別說像棗祗這樣的內政大才了。
不過在棗祗領命之後,士孫瑞與曹昂商議片刻之後覺得還是不能就此固守,河內郡雖然失去了,但是洛陽漢軍的本錢還在,沒有損失太多兵馬,如此一來不如試試看能不能收復長安,拿下關中。
要知道如今關中大旱,涼州諸軍都開始乏糧,正是他們最衰弱的時候。
士孫瑞和曹昂左思右想,還是覺得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
……
當潼關東面開始影影綽綽出現洛陽漢軍的身影時,益州也不太平。
劉焉病死之後,劉璋雖然繼任益州牧,隨後更是進位漢中王,但益州內部卻並不是很服他。
準確來說,劉焉在位的時候也是一樣,只不過被他壓下去了。
結果就是劉璋進位漢中王的次日,益州本土豪族開始搞事,暗自串連,慫恿益州軍將領沈彌、婁發、甘寧起事,以荊州別駕劉闔為首攻打劉璋。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益州本土勢力都反對劉焉父子的通知。
像趙韙這種在劉焉麾下得利的巴郡士族,就對劉璋忠心耿耿。
故此叛軍作亂之初,劉璋雖然有些手忙腳亂,頗為狼狽,但很快便掌控住了局面。
他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後不久便順利擊潰了這些叛軍,甘寧等人不得不狼狽的逃出益州,投奔劉表。
但內部叛軍這邊剛解決,漢中那邊卻又出問題了。
原本依附於劉焉的漢中張魯見劉璋是個毛頭小子,故此仗著五斗米教在漢中勢力龐大,便開始越來越驕縱,不聽劉璋號令,甚至勾連巴夷,讓杜濩、樸胡、袁約這些巴夷豪酋背叛劉璋投靠五斗米教。
如此種種,讓剛剛經歷內部叛亂的劉璋大怒,衝動之下就殺死了張魯的母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