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嬸卻過意不去,硬是從口袋裡摸出兩個還帶著體溫的雞蛋塞到沈青禾手裡:
“不行不行!這哪能白做!拿著拿著,補補身子!”說完,生怕沈青禾推辭,抱著衣服喜滋滋地走了。
這像是一個訊號。
張嬸回去後,逢人便誇沈青禾的手藝如何了得,如何把一件破得不成樣子的衣服補得跟新的一樣,還特意強調了“結實”、“好看”、“人家用那‘飛人’縫紉機,快得很!”
一傳十,十傳百。
紅旗大隊就這麼大點地方,趙春梅的力挺,加上張嬸這活生生的例子,像一陣風似的刮遍了家家戶戶。
沈青禾的小小西屋,開始熱鬧起來。
破了洞的褲子,開線的棉襖,磨爛的袖口……村民們拿著各式各樣需要修補的衣物,帶著幾分好奇和試探找上門。
沈青禾來者不拒。她身體依舊虛弱,不能長時間勞作,但每一次她都極其認真。
【崽崽,這塊布磨損太厲害了,直接補容易破,有辦法嗎?】
【孃親!可以用微能滲透先‘柔化’磨損邊緣,再進行雙層貼補!能量消耗:0.3%!】
【這塊呢?顏色太雜,找不到合適補丁……】
【啟動微量‘色素引導’!讓補丁顏色微微趨向主布色調,降低色差感!能量消耗:0.2%!】
崽崽就像她最強大腦和隱形助手,總能給出最優的、且能微量動用系統能量實現的解決方案。
沈青禾的手藝精湛,補的既快又好,經她手修補過的衣物,不僅恢復了使用功能,甚至比原來更耐穿,而且只要不趴在上面看,一點兒也看不出來。
更關鍵的是,沈青禾的“價格”太公道了!她從不主動提錢,全憑鄉親們自願。
鄉親們給什麼,她就收什麼,給多給少都無所謂:
一小把自家地裡種的青菜;幾個剛從自家雞窩裡摸出來的熱乎雞蛋;半碗自家磨的玉米麵;甚至幾塊糖都行。
對於實在拿不出東西的孤寡老人,她更是義務服務,有時候還自己搭上點碎布頭什麼的,對外也只說一句“順手的事”。
這種“實惠”迅速贏得了人心。
比起去鎮上裁縫鋪動輒幾毛錢的修補費,沈青禾這裡簡直就跟“白送”一樣!
訊息傳開,連附近幾個小隊的村民也會聞訊而來。
可總有些人看不得沈青禾好。
王翠花和周紅梅眼看著沈青禾的西屋天天擠滿了人,就氣不打一處來。
來找沈青禾的人越來越多,都會拿些小玩意兒表示感謝。
小堆雞蛋、一把青菜、一碗雜糧的,哪天不是堆了一屋地,看得王翠花和周紅梅眼熱的不得了。
雖說這些都是不值錢的小東西,可沒人白送給她王翠花呀,這積少成多,也不是一般人家能比的。
更可氣的是,這些人對沈青禾那叫一個客氣尊重,一口一個“青禾妹子”、“沈師傅”地叫著!
“娘!你看!又有人送東西來了!那麼大的南瓜!”
周紅梅看著西屋又有人給沈青禾送東西,氣得直跺腳,“那小賤人憑啥!那縫紉機是咱家的!那些東西都該是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