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哪裡是劉淮與辛棄疾起了生分,互相生疑?分明是辛棄疾早就預料到劉淮會將前線三萬步卒的指揮權全都給自己,而辛棄疾則為了不辜負這份知遇之恩,要拼死作戰到底了!“阿英!陣中還有五百養精蓄銳的兵馬,予你三百,為我之後。”辛棄疾跳下大車,跨上戰馬:“我將親率二百甲士,為第一陣!”
“喏!”
辛棄疾這裡還在組織兵馬,而石七朗所部前軍與東平軍就先動手了。
被鎖在天平軍與東平軍車陣之間的金軍甲騎還有數百騎,他們是最先遭殃的。
已經養精蓄銳許久的東平軍分開了車陣,蜂擁向前,以方陣進擊,將金軍甲騎逼迫到無法轉圜的程度之後,上砍騎士,下砍馬腿,很快就將這數百甲騎處理乾淨。
而從左翼繞行的石七朗所部兩千餘精銳步卒緩步向前,與李鐵槍並肩而立,將戰線繼續拉寬。
劉萼擔心漢軍拉寬戰線之後,會從側翼來包圍自己麾下步卒,不得不下令讓千餘預備兵馬支援己方右翼。
此時的金軍步卒大陣已經由於不斷分兵,形成了兩邊重,中間輕的啞鈴結構。劉萼身側只有兩千餘人。
不過在劉萼看來,身後的紇石烈志寧已經集結兵馬,發動總攻,最多兩刻鐘之後,就會有支援兵馬抵達,此時兵力薄弱也無傷大雅。
然而就在千餘兵馬離開後不久,劉萼就猛然發現,身前正對著自己的天平軍六花陣突然分裂開來,形成一個個小陣,其中數百甲士在一面青兕大旗的帶領下,大聲呼喝著向自己攻來。
劉萼見狀,竟有些不真實的虛幻感。
這……這好像是辛棄疾的大旗。
他不是漢軍的前陣總指揮嗎?怎麼就直接殺出來了?種種疑問只是在腦中閃過一下,然後劉萼就勃然大怒起來。
原本這廝就屬於養尊處優,從小到大沒吃過虧的那種勳貴子弟,再加上能力還算說得過去,以至於性子十分驕橫。
可今日,劉萼被漢軍壓著打不說,又被己方各路將軍嘲諷呵斥,心中早就窩火了。眼見辛棄疾竟然敢率領數百兵馬,來攻打自家中軍,劉萼直接就被氣樂了。
“這大青兕輕視於我,你們誰能為我分憂?!”劉萼對著身側親信子侄大聲說道:“誰敢去斬了大青兕的首級,以此揚名幽燕?!”
驕橫的將軍自然會有驕橫的部將,很快就有幾人大聲回應:“末將願往!”
天平軍步卒方陣確實堅固異常,十分棘手,但辛棄疾既然從方陣中出來了,又是處於進攻姿態,以步卒配合騎兵進擊,豈不是手到擒來?!
劉萼滿意點頭,指了指一人:“劉伯謀,你率本部迎擊,張恨晚,李子合,你們二人為劉伯謀之後。共計一千兵馬,一倍於大青兕,若還拿他不下,軍法處置!”
三人立即點頭應諾,隨後帶領自家兵馬,踏著夏日的黃土,捲起陣陣黃色煙塵,向著辛棄疾殺去。
劉萼端坐於馬上,拽起酒囊咕咚咚喝了一大口酒,隨後冷笑出聲,一雙慧眼如同已經穿過煙塵,看到辛棄疾的首級擺在眼前一樣。
有持重的將領湊過來說道:“節度,要不咱們還是做些準備吧。”
劉萼瞥了這廝一眼:“準備什麼?大青兕帶著幾百疲弊之兵,我用了一千生力軍來迎戰,周圍還有兵馬呼應,元帥大軍更是就在我身後,難道大青兕還能斬了我不成?趙三,你就是太小心了。”
喚作趙三的將領無奈,只能暗自對親兵頭子使了個眼神,讓他做些準備。
劉萼敏銳的察覺到了趙三的動作,剛想要呵斥,就見有軍使穿過滾滾塵土,飛奔而來。
劉萼見狀向前一指,嗤笑說道:“你看,這必然是捷報傳來,劉伯謀不愧是我家千里駒……”
“報!”劉萼的話聲未落,只見軍使已經來到近前,雖然這廝滿臉灰塵與汗水,使得別人看不清表情,但語氣中的焦急卻是遮掩不住的。
“天平賊大青兕出戰,劉副統制不敵身死,前陣三百甲士已經潰散!”
軍使說罷,也不顧劉萼的反應,直接轉身返回了戰場,似是驚慌至極。
劉萼手中酒囊嘩啦一聲落地,整個人徹底呆住了。
“節度……”趙三再次驅馬向前,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卻見劉萼將鬍鬚上的酒漬擦乾淨,眼睛死死盯著面前煙塵帷幕,看著其中透過的影影綽綽的影子,笑著說道:“這定然是劉伯謀粗心大意之下猝不及防。無礙的,還有後續兵馬……”
趙三立即撥馬遠離了一些,迅速告誡親衛全都披甲上馬。
然而親衛剛剛披上甲冑,還沒有給戰馬披馬甲,又有軍使飛馬抵達。
這次來的軍使更加倉促與狼狽,身上還插著一支箭矢,見到劉萼之後跌落下馬:“李統領戰死,張統領讓俺來回報節度,大青兕厲害,早做準備……”
急匆匆的說完之後,軍使似乎耗盡了最後一絲氣力,在地上昏死過去。
劉萼這次是完全呆住了,趙三雖然驚訝,卻還能保持冷靜,大聲下令:“步卒列陣向前!”
在鼓聲的催動之下,金軍立即列陣,數百輕重步卒全都擋在了劉萼身前。
趙三更是直接拽下了劉萼的紅披風,並系在了自己身上。
在隆隆鼓聲中,終於有人從煙塵中走出,打頭的卻是面露驚慌的金國漢兒軍,這些潰軍很明顯都已經徹底喪膽,連從兩翼撤退都忘了,一頭扎到金軍的陣型之中,引發了一陣混亂。
隨後出現的則是剛剛出戰的三名金軍將領大旗,不過不同的則是,這三面大旗皆已經被倒掛,旗杆矛頭上各自插著一顆首級,緊隨這三面大旗之後,則是一面畫著簡筆犀牛的旗幟。青兕大旗之下,一排排甲士手持長兵,口中銜枚,猶如一面沉默不語的高牆一般,從正面緩緩壓了過來。
劉萼終於承受不了此種壓力,轉身便逃。
趙三眼睜睜的看著劉萼離開,只是嘆了口氣,隨後放下頓項,將紅色披風系在身上,在劉字大旗之下,大聲下令:“皆聽我軍令,進!”
辛棄疾眼見還有金軍敢主動來攻,笑了一聲,隨後把兩柄重劍插回劍鞘,從得勝鉤上摘下長矛,身先士卒,帶著二十餘名親衛甲騎,奮勇殺出,直指劉字帥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