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我是賈璉

第630章 李元的手段

李元聽了滿意的點點頭:“那便如此,行文下發吧。籌備期一個月如何?”

“先把京城的機構健全了,再往全國各省派人設立新機構,該機構內閣直屬,行文時強調一下,各省的官員必須好好配合。如有陽奉陰違者,按瀆職論處。”李元很喜歡這種在會議上最後拍板的感覺,說話聲音都宏亮了幾分。

這類侍郎級別的新機構很有意思,繞過了六部,或皇帝直屬,或內閣直屬。至於哪位內閣大臣分管,那就是內閣自己的事情了。

這邊剛處理好一件事,李元又開口了:“賈卿關於辦學的奏摺,正好人都在,議一議。朕這裡起個頭,涉及朝廷軍略,鐵路學校一定是官辦的。只是這個工程學院,到底要不要全部官辦,還是官辦民辦並舉,相關的事宜要拿出個章程了。”

內閣大臣們表情都有點凝滯,又是賈璉的事情,儘管他還沒入閣,但是涉及他的事情,前後兩任皇帝都非常上心,羨慕嫉妒恨!

“工程學院如果全部收入官辦,那便要一視同仁,屆時京城工程學院的優秀畢業生能授官,外地的優秀畢業生又該如何?”分管吏部的林如海,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立刻做出了反應。鐵路學校的畢業生在鐵路圈子內折騰,只要不外溢,內閣管不著。工程學院的優等生,那是直接授官的。只要是正經的官,就能離開國企,到地方上做官,性質完全不一樣。

賈璉聽出了林如海的意思,立刻起身道:“陛下,諸公,璉以為,可以在京城工程學院內設一個高等班,成績優異者賜舉人身份,最多設一個數量限制。有了舉人身份,可以參加會試。至於高等班的生源,可以從全國各地的工程學院裡考試,不論官辦民辦,擇優錄取。”

李清立刻跳起來道:“不妥,大大的不妥。工程學院的教材,並不深研四書五經,如何能賜舉人身份?”

賈璉也不爭吵,笑著坐下不說話。

李元有點沉不住氣,敲了敲桌子:“實學要入科舉,工程學院的優等生組成的高階班畢業生,為何不能賜舉人身份?李相要替朕做主麼?”

李清暗道:壞了,激動了,失態了。臉上卻是很快恢復常態道:“啟稟陛下,微臣實在是擔心各省舉子不滿啊。試想一下,南方一些省份,哪個舉子不是從成千上萬人之中殺出來的,這哪裡是區區三年工程學院學習畢業生能比的?這不公平啊!”

李元聽了很不耐煩的擺手:“朝廷需要的是能做事的官員,這也是朕主張實學入科舉的初衷。最近五年,朝廷稅收增長最快的為工業,去年的資料顯示,工業稅已經佔據總稅收比的三成五,而且工業稅不像農業稅那樣難收。既然如此,朝廷資源方面向工業傾斜,有何不妥?”

林如海見狀趕緊起身緩頰:“陛下,李相也是好意,為了大局安定。”

李元道:“父皇成立統計審計等部門,就是為了透過數字的方面,更為直觀的看到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不足的方面。各位都是閣臣,處理政務時怎麼能不關注資料呢?這裡朕要問問各位,過去兩年的農業稅統計數字對比如何?誰能答的上來?”

現場陷入了一片死寂中,別說五個閣臣了,賈璉也不知道啊。

只能說李元出擊的角度很刁鑽,具體數字誰會去記啊。這位新君就去記了,並且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和理解。

“看來諸卿是不知道了,平時也不夠關注。朕告訴諸位,過去兩年農業稅下跌了百分之五。全部稅收總額之比為百分之五十一。比較五年之前,農業稅收一直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那麼請問諸公,又作何感想呢?有沒有發現這個問題,有沒有想過如何解決問題成因?”

現在再次一片死寂,賈璉有點聽傻掉了,這位新君有點東西啊。

李元暗暗得意的看了一圈,自己準備的秘密武器奏效了。

內閣大臣們心裡真是苦澀的很,原因很簡單,農業稅下降這個趨勢,不是沒看見,也不是不知道成因,只是沒法解決,只好當著看不見。

只能說在皇權不下鄉的現狀之下,基層的縉紳有太多的辦法逃避稅收了。

基層的縣令呢,因為是流官,所以他們的宗旨往往都是維持任內維持現狀,不增不減。

但這也是一種奢望,因為農業稅的減少是註定的。拋開天災人禍,主要成因就是土地兼併。這事情,解決不了。

現在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生的工業在與農業爭奪從業人口。海上貿易帶來的海外糧食,對於內地的農業衝擊也不小。

所以呢,任何時候農民都是最苦的那一批人,除非你是日本農協的頭目。

“農業稅收的損失,以朕之見,只能靠工業稅彌補。既然工業的重要性日漸增加,為何不能從人才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內閣乃天下文官的旗幟,爾等的抱殘守缺,不思進取,實則為天下風氣開了個壞頭。”有機會敲打內閣,李元自然是要牢牢抓住的。

又是一番話之後,內閣諸公都坐不住了,紛紛起身:“陛下聖明,臣等受教,臣等慚愧!”

爽到渾身微微發抖的李元,剋制激動的情緒,緩緩起身雙手虛按:“諸公都坐下吧!”

閣臣們都坐下,李元繼續講話:“以前讀書人總說,能工巧匠不過是奇技淫巧。父皇變法以後,稍稍扶持工商,朝廷財政從嚴重依賴農業稅中擺脫出來。因此,所謂奇技淫巧,不過是無能之輩為了維持讀書人的體面,對聖人學說的斷章取義。朕自登基以來,無時不刻在思考,如何秉承先帝父皇遺志,開拓進取,再造輝煌。此事,還望諸公助朕!”

說著話,李元朝眾人抱手,眾人紛紛站起,躬身回禮。

最後關於實學教育的問題,御前內閣會議達成了一致。

首先是鐵路學校,作為一個職業技術學校,培養的人才自然是由鐵路局下屬的鐵路部門消耗,這個沒有爭議。其次就是工程學院,必須向全國推廣,要有官辦,也有民辦,無論是官辦還是民辦,畢業後都可以參加全國統一的高階進階班。如果能從這個班順利畢業,將有皇帝賜舉人出身。

重點還是這個高階班,考進來難,想畢業更難。為此,高階班成立後,將取消工程學院授官的名額。

內閣方面也進行了妥協,認可了實學在未來科舉中的考試成績佔比。文科方面佔比五成,算學和實學加起來佔比五成。

高階班還不是盡頭,還有一個進士班,這個班由皇帝直管,高階班畢業後的優等生,前往歐洲留學數年,拿到歐洲知名大學的學歷後再回國深造一年,學貫中西后,皇帝賜進士出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