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我是賈璉

第643章 又是年關

賈璉回到京城,同樣也受到了此事的影響。

在順天府受了幾年夾板氣的賈雨村,從林府裡出來時,腦子裡在全是此前林如海的一句話“求我不如求不器。”

賈雨村不禁暗暗的後悔,這些年他與林如海走的更近,雖然說日常禮數上都沒缺,卻不如昔日那般緊跟賈璉了。

誰能想到賈璉還能影響到吏部要員的任命呢?

實際上林如海也是最近才感受到的,關於吏部人員的增補名單,送上去之後皇帝對三品以下的名單直接批覆了,對於兩個侍郎一個尚書的人選,卻遲遲沒有定論。只是讓內閣再增加一些人備選。

吏部官員的任免素來是爭奪最激烈的陣地,林如海一直把持的很嚴,承輝帝時期一切都挺順利,李元登基後卻困難重重。

儘管李元沒有明說,但林如海卻敏銳的察覺到了,李元對於先帝留下的輔政大臣們並不滿意,或者說是不合心意。

碰壁之後,環視一圈,答案很自然就出來了。

一心想抓住機會的賈雨村,此刻在黑夜中乘車離開,窗外的馬燈微微搖晃著,光線透過玻璃投在臉上,忽明忽暗。

賈雨村年齡不小了,這次不能抓住機會進階,這一輩子就沒機會入閣了。

閣臣是每個讀書人最高的追求了,只有坐上這個位子,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主導朝廷的方針大政。

尤其是在眼下這個變化的年代,閣臣們留下名字的意義更大。

始於承輝帝變革的當下,註定會對後世影響巨大。身在官場者,無不知道變法是最難的。

承輝帝的變法可以說是放下現有的問題繞過去,走了另一條新路,開創了一個盛世。

賈雨村也看到了新君登基後,有一股子要再登高峰的想法,所以才如此迫切的想要再進一步,正式進入新君李元的視線。

回到家裡的賈璉也沒有清閒的可能,年底了事情很多,各種總結都要他過目。

忙碌之前賈璉還要進宮一趟,彙報一下此次南巡的結果。

“原本計劃乘船西進,自漢口乘車迴轉的計劃,因為看到了江南存在的問題,特意提前回京。”

賈璉選擇性的實話實說,李元很仔細的聽著,這是以前養成的習慣。

【先生說話雖然直白,但是廢話很少,必須認真的聽,往深處想。】

“天下計程車紳都差不多,江南士紳因為地方經濟發達,影響力更大。當初為了工商稅收難收的緣故,微臣去了一趟蘇州,在先帝的支援下,孫相的配合下,狠狠的整治了一番江南的工商稅收。如今再次南下,發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今江南的稅收,呈現出停滯不前的狀態,這是不正常的。稅收收不上來,朝廷每年的開支卻在不斷的上漲,時間長了要出大問題的。”

賈璉沒有針對江南士紳們對於鐵路的野心,而是換了個角度去講江南的事情。

李元聽了心中暗暗的留心,也沒有著急問解決的辦法,不能事事都等著先生給答案。

“此事等年底戶部的總結報告上呈後再說吧,當務之急還是吏部官員增補的事情,內閣呈上來一個名單,先生看看再說。”

李元遞過來一份名單,賈璉毫不猶豫的抬手擋住:“陛下,萬萬不可!”

李元愣了一下才笑道:“先生有話直說。”

賈璉語重心長道:“陛下如何用人,儘量不要受臣子的影響。”

李元了微微一笑道:“朕受教了!”

賈璉以各衙門年底事多,起身告辭,李元送到門口迴轉後,笑著對胡敏道:“內閣諸公恨不得把名單塞在朕的嘴裡,按照他們的名單安排人選。先生卻不肯看一眼名單,而是讓朕自覺,天壤之別啊!”

胡敏聽了笑道:“聖人,賈公乃先帝託孤重臣之中品級最低的。”

李元嘆息道:“軍改之事,先生不過一封簡訊,只提了要旨。山東之事,先生未置一詞,意在不影響朕對此事的觀感。”

胡敏這次沒有說話,李元一個人呆了好一會,才讓胡敏去內閣傳話,年關將至,人事問題暫且擱置,年後再議。

內閣這邊推薦的人員名單沒有結果就算了,沒想到還要先過年,林如海心中暗暗發苦,李清等人的心情也很糟糕。

這說明什麼,說明皇帝在人事問題上對內閣並不信任,或者說信任度不高。

賈璉可沒心思去想那麼多,他真是很忙的。分管的部門太多了,每個部門都要開會做年終總結。

第一站是工部,這邊的事情反而是最少的,今年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修行宮、修河,修路上,運氣不錯,工程都很順利,沒有出岔子。

私下裡官員都覺得今年格外的順利,大概是與賈璉入住工部有關。以前不好說話的部門,今年都挺好說話的,以前地方上麻煩很多,今年似乎都少了很多。就很神奇!看來賈公確實是有大氣運的人啊!

工部的賬戶上剩下三十萬元,左侍郎請示賈璉,年底了要不要意思一下。

所有官員都矚目過來,就等著賈璉開口。

“登州那邊有海貨和殺好豬肉送來,派人去火車站蹲著,免得被其他衙門劫了。回頭我寫個條子,派人去皇家冬菜基地採購蔬菜,作為年貨下發。我這裡就一個意思,官員不要搞特殊化,上上下下的都要照顧到,以免落人口舌。賬面上剩下的經費,留下伍萬元備用,其他的作補貼發下去,賬目一定要清楚。別搞出年剛過完,有人在審計中栽跟頭的醜事。”

“大人,萬一這貨物在鐵路上被人劫走了,如何是好?”左侍郎還是特意的問一句。

賈璉笑道:“貨都是我親自給登州知府寫信要的,鐵路局是自己人,我不劫別人的貨就不錯了,誰敢劫我們的?”

眾人鬨然大笑,右侍郎又問:“登州哪來這麼些豬肉?”

賈璉解釋道:“登州靠海,關外盛產的豆粕是養豬的好飼料,林知府這些年在登州大搞養豬業,關外的東平王府,為了討好登州府,豆粕都是半賣半送的。當然了,也就這幾年的好事,過了這幾年應該沒這好事了。”

眾人聽了笑而不語,都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東平王府缺人口,自然是惦記關內人口優先,登州靠著海呢,又不缺船,東平王府的內地人口來源,主要就是登州。

會開了一天,賈璉回到家裡時,王熙鳳告訴他,送年貨的人太多了,家裡都堆不下了。

說著順手遞給賈璉一迭禮單,最上面的就是東平王府的禮單,人家也沒送金銀,送的全是人參熊掌虎骨飛龍之類的土產。

突出一個現代社會的刑法!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