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研的同時,林同曦叫陳雲軒等人修建起三間屋子,分別用來開會、辦公、教育。
說實話,工作和生活還是必須要分開的,而且分開後,還有利於對工作資料進行集中保管。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林同曦選擇叫陳雲軒召集所有村民到村裡的祠堂,召開第一次村民大會。
“喂,望安,這幾個人又打算幹嘛?”李二順姍姍來遲,坐到李望安後邊,詢問道。
“不知道啊,說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宣佈?”李望安撓撓頭,表示他也不知情。
眾人竊竊私語,不知林同曦等人有什麼事情需要特地宣佈。
上一次這麼大動靜,還是流民潮發生的時候。
難不成又要搬遷?
種種猜測,此刻不斷產生。
但可以確定的是,村裡不少有頭有臉的人物都已經來到祠堂前,比如原村長李長河以及很有威望的趙老太君。
這種情形,一度讓人想起了之前審判李仲廣的情形。
難道又有好戲要看了?
可村子就這麼大,要有什麼案件的話,私底下應該很快傳開來了。
正當村民疑惑之時,桌子的兩個主位也終於等來了那兩個人——林同曦和陳雲軒。
雖然名義上的村長是陳雲軒,可村民也把林同曦當成另一個實際上的村長。
理由很簡單,林同曦的表現太過亮眼,而且提出的建議往往都會為村長陳雲軒所採納。
二人同屏出現的頻率很高,幾乎每次出動,都能看到他倆在一起。
至於誰是村長,村民們不太在意,只要村長能良好發展就好了。
“好,時辰已到,接下來我們就不等其他人來了。”陳雲軒拿著擴音器,接著宣佈村民大會開始。
會議的第一項內容,便是宣佈四個機構的成立:村賢齋、執事房、決事廟、議事堂。
陳雲軒對四個機構進行了解釋,按照工作步驟來說,議事堂會先收集村民意見,接著將意見總結反饋給村賢齋,村賢齋研究過後交給決事廟宣佈,待無重大異議後交由執事房執行。
“說白了,就是大家對村子有什麼好的建設意見想說的,就找議事堂。”
“要是有其他什麼事需要村子幫忙,那就來找執事房。”
“至於村賢齋則負責研究村子的大事,決事廟則負責宣佈決定。”
村民聽了聽,似懂非懂,對於機構他們並不感興趣。
可要是說到職務的話,他們就懂了。
會議的第二項內容,便是宣佈四個機構各自的人員名單。
村賢齋裡面,由林同曦擔任村賢令,林辰軒、蘇若雪擔任村賢尹,李長河、趙老太君、趙德山、李陽昊分別擔任村賢卿。
執事房裡面,由陳雲軒擔任村長,周文彬、周鐵柱、王明教、李文遠、石開山、張淑蘭、植培元分別為副村長,依次分管財務、安保、教育、民政、礦業、農業、商貿。
決事廟裡面,由李長河擔任大長老,趙德山擔任二長老,周家、其他外姓、流民裡面德高望重的老人分別作為普通長老。
議事堂裡面,由趙老太君作為堂主,蘇若雪為副堂主,藥婆婆、魯木桶、孫有財等不同領域的人作為堂員。
對於這麼多複雜的機構和人名,村民一時間懵了。
好在這些名單之後會貼在村祠堂面前,供大家閱覽。
“我去……平白無故多這麼官?”李二順腦子稍微靈活一些,聽懂了本次會議的內容。
不過,陳雲軒說是村長,但似乎最重要的拍板權卻並不在他那,只是負責執行。
所謂執行權,李二順有了主意後,就吩咐下去讓李望安幹活,李望安可以琢磨這個活具體怎麼幹。
而之前李長河也是採取同樣的策略,碰到什麼問題,就找對應的人,讓他幫忙,臨時下放執行權。
當然,其他村民則不像李二順那般思維靈活,反正他們只知道有困難找村長就對了。
除了周鐵柱的妻子等親屬外,其他人對這個職務並不是很感興趣。
然而,接下來林同曦宣佈的事情,卻切切實實地引起了其他人對職務的注意。
“各位父老鄉親,既然大家對這些名單沒什麼太大意見,那我們就按照這份名單執行。”
“若無特殊情況,五年後再進行變動。”
“此外,擔任這些職務可獲得一定的貢獻值。”
聽到陌生的名詞,村民又是一愣,這貢獻值又是個什麼玩意?
其實,所謂貢獻值類似於一種貨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