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系統,我靠輔助宿主變強

第203章 近代曙光

在達成合意後,陳雲軒授權林同曦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活動。

變法措施涉及方方面面,主要可概括為政治、經濟、文化方面。

為了安撫各地各派,林同曦先是設立機構,接著讓陳雲軒拜官封爵。

主要的機構分別為明道閣、理事府、決事廟、議事堂四大機構。

明道閣,前身為村賢齋,可以說是國家級版本的村賢齋,而鎮、縣、郡、州級的版本分別為秀士齋、舉士樓、進士樓、學士閣。

其成員來源為有政績、有能力、有口碑的“三有”官吏,需要經過三道測驗方能有機會成為對應成員。

該機構代表群眾去探尋正確道路,帶領全國各地各族朝著正確道路前行,負責抓方向。

機構下設大學士、學士,其中大學士中設一名領袖大學士,負責管理明道閣。

理事府,負責執行國家律法和政策,州、郡、縣三級各設執事房,鎮、村兩級各設行事屋。

成員來源於原有官吏和新進官吏,凡是新進官吏,今後都需要透過對應的考試。

機構下設首長、副首長、專員,首長負責管理,副首長協助管理,專員協助執行專業領域。

決事廟,負責立法,州、郡、縣、鎮、村五級依次下設對應決事廟。

成員來源於地區代表,此後需經選舉產生。

機構下設長老、護法、廟員,其中長老中設一名首席大長老,統領決事廟。

議事堂,負責議事,地方五級同樣下設對應議事堂。

成員來源於各行精英,由相關領域人員推舉產生。

機構下設堂主、副堂主、堂員,負責議事堂管理。

至於原有的爵號、官職等則基本保留,用以過渡。

對於皇帝這一稱號,林同曦也選擇了動刀。

“皇帝”二字聽起來太過專制獨裁,民眾對其更多是畏懼。

變法的目的在於將君主和民眾有機統一起來,而不是讓百姓畏懼君主,故而不能再用“皇帝”這一名稱。

對於名稱問題,陳雲軒和其他人進行了討論。

“既然不叫皇帝,那該叫什麼?大家都想一想,暢所欲言。”陳雲軒提問。

提問過後,顧青璃率先說出歷代負責人的名稱:“上古時期為首領,中古時期為王,近古時期則為皇帝,是否要採取過往名稱?”

沈星瑤搖了搖頭,“王這一暱稱如今已次於帝皇一級,僅高於公侯伯子男,若是改帝為王,容易使民眾產生弱勢君主的想法。”

“首領一詞……多用於蠻族負責人,故而我不傾向於使用首領。”葉墨卿也提出意見。

“直接用君主二字如何?之前我們議事的時候,也都以這個名稱來商討。”小九提議。

“君父君父……而且還是主,還是感覺會比較強勢誒。”林悅澄提出異議。

無奈,眾人只得再商議起其他暱稱。

林同曦搜尋一番後,終於想到了一個暱稱,然後說出兩個字:“天子!”

“關於‘天’,有道是‘天意難違’,“天”字能讓民眾相信君主是‘絕對正確’,符合‘形式正確’的特徵。”

“至於‘子’,則削弱了‘皇帝’一詞帶來的霸道氣息,而且普天之下人皆有‘子’。”

“相對於‘父’來說,‘子’沒那麼使人畏懼,反而會激起百姓的憐憫愛護之心。”

“而且我們先前也多以天子來指代赤惠、赤懷、赤穆三位皇帝,符合群眾習慣。”

顧青璃微微點頭,這剛好和先前所說的“三才”對應上了。

其餘人也感覺不錯,同意了這一名稱的變更。

在一系列準備過後,陳雲軒開始拜官封爵,統合現有勢力,進一步提高全體臣民凝聚力。

林同曦隊伍的十二人皆是變法核心,具體職務如下:

林同曦,任明道閣領袖大學士,封鎮國公、太師,參拜不名、劍履上殿,主持變法。

陳雲軒,從襄國皇帝改稱為襄國天子,任明道閣國譽大學士,逐步授權給各機構,協理變法,主理國禮,負責巡視。

葉墨卿,任明道閣行政大學士、理事府首長,封輔國公、丞相,主理政務。

嶽凌雲,任明道閣軍務大學士、元帥府天下兵馬大元帥,封大將軍,主理軍務。

顧青璃,任明道閣研策大學士、尚書令、天工院院長,封誥命夫人,負責制誥起草、參決奏章、科研發明。

衛昭山,任明道閣學士、兵部尚書、元帥府元帥,封驃騎將軍,協理軍務,負責軍隊內務後勤。

白無咎,任明道閣學士、地衣衛指揮使、元帥府準帥,封偏將軍,負責監察、情報、招撫。

林悅澄,任明道閣學士、禮部尚書,封婕妤,負責教育、宣傳、禮儀、外事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