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三人也齊齊一喜。
蔥燒海參,魯菜的天花板,可以說是經典絕學,在國宴菜裡都能獨當一面。當年南榮全更是以蔥燒海參第一人而名揚四海,即使四人知道南榮全要教的菜含金量高,但也沒想到這麼高。
“知道好歹就好好學,五天時間,能學多少學多少,看你們各自的悟性了。”南榮全說著走向水池開始淨手。
這場比賽的規則是南榮全完整細緻的將菜教一遍,之後便由四人自行琢磨學習。為時五天,五天裡南榮全每天上午都會在廚房呆上半天,公平指導與糾正,五天之後,關迎夏作為觀眾觀看,餘意遠、趙曉婧、趙鐸三人進行決賽,決賽內容即為復刻南榮全這道蔥燒海參,按照復刻完成度和水平來選出冠亞季軍。
“想做好蔥燒海參,海參很重要。”南榮全走到砧板前,拿起面前的海參示範,“海參處理方式有幾種,常見就是鹽幹、糖幹、淡幹。我們做蔥燒海參,不論海參大小,一定得選這種淡乾的。淡幹,皮就是這種褐色的。除此之外,還得選背上的刺完整飽滿的。再就是發海參,好的海參一斤可以發8斤出來,但如果我們做蔥燒海參,就最好只發5斤,發到用手一掐就透,那就夠了。比如這隻,皮肉很緊實,彈性也很好,發過頭和和沒發夠,都達不到這種效果。”
南榮全將手上的海參反覆翻折給四人看,之前在臺上隔得遠還沒發現,今天離得近了,趙曉婧馬上發現他的手一直在不自覺顫抖,隨著他的動作,連帶食材都抖了起來。再看他的臉色,似乎還是帶著一臉倦容,即使休養了三天,依舊沒好多少。
略一走神,南榮全已經放下了海參,開始講技法。
“燒”是魯菜中的一種技法,燒的菜多數要勾芡,用中小火,又分為紅燒、白燒、蔥燒、醬燒、糟燒、乾燒,特點就是入透味、芡汁飽滿、味道綿長。
而蔥燒海參,就是要將本來沒有味道的海參,透過燒的手法,使其入味。
講完了技法,南榮全又拿起海參,“你們幾個可能都不怎麼做海參菜,所以我多說一點,幹海參拿到手裡,是要先泡發和處理的,三次泡發三次煮制,一共需要六天時間,才能成為現在我手上這種可以直接用的樣子。這個過程沒什麼技術含量,但需要充足的耐心,時間原因,這一步不做展示,具體方法稍後我徒弟會發給你們。”南榮全指了指身後站著,一直沒什麼存在感的中年男廚,男廚衝四人點了點頭。
四人這才知道中年男廚的身份。
“這些,以及比賽時用到的那些都是從壹品堂直接運來的,這個程度是剛好的。不過現在我們不急處理海參,我們先吊清湯。做這種傳統魯菜,清湯是必須的。”
南榮全一邊說一邊動手準備拿食材,但一扭頭,身後的徒弟已經在他動之前幫他將食材都擺了出來。
“老雞、老鴨,最好是兩年以上的母雞母鴨。肘子,最好是前肘。用多少,根據我們制湯多少來,湯是料的三倍,做三斤湯,就得用一斤料。今天做一鍋,就用半隻,去尾,改個刀,方便出味。”
南榮全拿起刀,將半個肘子沿骨頭劃開一刀,肘肉展開在骨頭兩側,然後半隻雞鴨尾部去掉,沿翅膀根和腿部劃上幾刀,又將粘黏的內臟黏膜簡單摘除,之後放進水池沖洗,一邊洗,一邊繼續清理骨架內的血塊。
雖然是簡單的洗雞鴨改刀,平時自己也有做,但四人還是看的眼睛一眨不眨,生怕遺漏一點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