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好一會兒,仝齊峰開口說道:“趙總,創新確實很重要,但有的時候創新不如拿來主義實用。
就拿wx來說,2011年1月21日,wx上線,2012年的時候wx推出朋友圈,朋友圈相當於是把Facebook的功能裝進了一個更便攜的空間裡。
這種拿來主義,直接幫wx穩固了市場,帶來了大量新使用者,這你總不能否認吧?”
趙禮毅聞言搖了搖頭:“仝總,wx的拿來主義確實挺關鍵的,但更關鍵的是那年處在了移動網際網路的風頭。
正是那年,我國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量首次超過電腦上網的網民數量。
在wx誕生的時候,一個簡潔的、沒有廣告的、公欲與私慾涇渭分明的實名社交手機軟體,是大眾的需求。”
“那我是不是能理解成,創新與不創新很大程度上,看的不是企業本身,而是基礎設施發展,以及市場的選擇?
按趙總你說的,2012年國內網民數量爆發,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帶來網際網路廣告的成長。
wx的成功可以說是成熟的年代遇上了移動網際網路。
而且根據環境的要素反映在盈利模式上,Facebook基於資料蒐集與分析重度依賴廣告,而國產模仿者們反而是遊戲佔了收入半邊天。
因遊戲而病毒是傳播的,對於企鵝來說通訊只是一個帶來使用者的渠道,遊戲的收益才是重中之重,這是時代的發展造成的。
當時的騰訊、網易等巨頭亦是如此,微信的橫空出世僅僅是國內社交網路競爭的終局。”柳小茵站在了一個遊戲製作者的角度說明了自己的看法。
這回輪到趙禮毅沉默了。
這個時候一直聽公司高層們辯論的郭遠開口說道:“聽你們說了這麼多我總結出了一個道理,不管是微博,還是微信,亦或是團購或者打車,都證明網際網路的遊戲規則。
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來說,就像早上上班堵車,晚走五分鐘,遲到半小時,對不對?”
“老闆您說的對,那些成功的企業,往往都是最早出現的企業。”柳小茵表示了贊同。
“那我覺得創新還是很重要的,在那個網際網路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又沒有多少人去過國外的時代,網民們在國內見到的微博,朋友圈那就是聞所未聞的創新,你們說對嗎?”郭遠問道。
“好像還真是這個理。”諸葛闖笑著說道。
“對吧!我曾經聽過一句話,歷史的車輪總是在車轍上留下教訓,這些企業的成功已經是過去式了,而且他們的成功本就和創新離不開關係。
而在如今這個時代網際網路行業這麼發達,不說出國留學翻個牆還是簡簡單單的,所以抄襲已經沒有出路了,我們埋頭做自己的東西,創新才是王道。”郭遠語氣嚴肅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