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兄冠軍侯

第272章 異域風情!廣陵王身邊的巫女

聽到劉弗陵的說法,霍光驚了。

這傢伙,還真聰慧。

一點就通。

放在以“文明”自稱的西方國家,哪怕是兩千年以後的現代化社會,他們依舊都有人對地平說深信不疑。

果然。

老劉家的血統不是蓋的。

不過也是!

這漢朝倒不像清朝。

雖然也時常有像漢武帝娶自家某某親戚女人,什麼堂妹表妹啊。但問題是,漢朝又不排除沒有血緣關係的外戚。

譬如衛子夫之流。

清朝皇帝除了自己族人,根本不願意跟他族通婚。

久而久之。

都是近親結婚,生下來孩子不是夭折就是弱智。

匈奴人為什麼搶漢朝男人和女人?

甚至還主動讓匈奴的女人跟漢朝男人睡?難不成是因為他們天生愛綠帽?

不是!

因為近親繁殖有危害。

沒錯,匈奴人真懂這個。

足以看出,清朝人還不如匈奴人。

而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自然也跟老劉家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兩者沒有近親結婚的可能。

這生下來的崽子,從小衣食無憂,教育方面也是整個大漢最好的,自然聰慧非常。

還是那句話。

老劉家的孩子,最大的缺陷就是年齡低。

一旦成年,那都是中興之主。

“陛下聰慧,臣只是一說,陛下就明白了。”霍光毫不吝嗇的誇讚道。

聽到霍光所言。

劉弗陵頓時開心起來,這三年來,還是第一次這麼被大將軍誇獎。

於他而言。

大將軍簡直就是自己的人生老師。

開心過後,劉弗陵又側著腦袋問道:“誒,大將軍,朕很好奇,怎麼感覺你什麼東西都懂?”

聽到小皇帝的問話。

霍光稍為思考了一會兒後,便說道:“陛下,其實不是臣什麼都懂,只是剛好臣懂得東西,都展示在了陛下面前。”

“噢,原來如此。”

劉弗陵點點頭,隨後時間,又回到宮殿裡看那些官員批改試卷去了。

而接下來的三天。

科舉一事,都是整個長安談論的最熱話題。

畢竟這是朝廷安排的事情。

想入朝為官的,不想入朝為官的,都會在這事上湊一湊熱鬧。

作為最先試點的長安城,一時間,本來發展這麼多年把造紙價格壓到最低,卻又一次貴了起來,頗有洛陽紙貴的意思。

其餘州郡看到長安這個情況,也開始有樣學樣。

一邊宣傳科舉,一邊宣傳紙張。

那些堅持孩子用竹簡寫字的老一輩們,終於不再堅持使用,紙張的普及一下子就在全國開展出來,甚至開始有商人開始往外域兜售。

有時候,也不得不佩服這些商人。

雖說明朝最終的滅亡,有商人的因素。

但商人的確是加速了兩地的溝通,文明是在衝突中進步,那麼商人,就是這場衝突的催化劑。

其實古代打仗,是有行軍商人的。

譬如攻城掠地後,三日不封刀,見男就殺,見女人就搶,財寶什麼的統統掠奪。

商人就從這些當兵的手中購買他們搶奪來的一切物品。

要錢就用錢買,要糧食就用糧食換。

明朝為什麼敗?

很顯然,他不能搶自己家城池啊,把被掠奪的城池攻打下來,他能搶麼?

不能!

那又沒有供給,怎麼辦?

搶商人的!

但搶了商人的,商人轉頭就幫助外敵去了。商人是沒有愛國之心,只有利益,他管你國家滅不滅呢!

這點,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樣。

譬如明末的晉商,又譬如二戰時期日本的大阪師團。

都是一樣,只要利益足夠,啥都能賣!

你要以國家為基本原則,那商人就是王八蛋;你要以文明程序來看,商人也有可取之處。

凡事都有兩面性。

科舉制也一樣。

霍光搞科舉,有利,但弊端有沒有呢?

有!

會讓很多的人,陷入一種填鴨式教育。

但總體來說,能讓一個封建王朝快速脫離野蠻的社會秩序,總體來說,絕對是賺的!

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

幾天的試卷批改下來,朝廷上的三公九卿,背地裡怕是把霍光十八代都問候了一遍。

“孃的,累死老子了,本將軍自打孃胎裡出來,就沒吃過這個苦!”上官桀官服一脫,直接丟的老遠。

也不在乎什麼朝廷的體面不體面。

桑弘羊看著他這個樣子,說道:“也不全是壞處,你啊,就是偷懶偷慣了。”

上官桀一聽,不開心了。

他看著桑弘羊,問道:“那你說說,有什麼好處?”

桑弘羊一聽,當即笑道:“你批改試卷,難道沒有注意到一些好的苗子?這些人我們可以在他入朝為官前,點撥一下嘛!”

“點撥?我犯得著管他們...”上官桀話音突然戛然而止,像是想到了什麼,說道:“桑公,你是說,把他們變成我們的人?”

桑弘羊神秘一笑,道:“天子門生,又沒說不能拉幫結派!”

是這樣的。

各個皇子們都能跟大臣們結黨營私呢,天子門生又算得了什麼?

朋黨政派這種東西,在朝廷上,是根本不可能杜絕的。

唐朝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明一個人的篡位?

錯!

是二皇子黨派和太子黨、舊皇派三者之間的鬥爭。

你李世民不想鬥爭?

不可能的。

這不是李世民一個人的利益,他同意,手底下的那一批人也不會同意。

漢武帝劉徹與衛太子劉據的鬥爭,亦是如此。

老皇帝一派的人,需要守住自己的利益,衛太子劉據新派的人,需要搶奪利益。

真以為一個巫蠱,就能殺死太子?

都是利益鬥爭罷了!

惟一不同的是,漢武帝劉徹最後反應過來了。鬥來鬥去,他一個耄耋老人,能有什麼利益要爭的?就他虧了,就他死了兒子!

所以。

最後無論是幫他的,還是幫太子的,亦或者是中立的,都給他屠了一遍。

為什麼中立的也殺?

很簡單。

你中立的,不也是在為何保住現有的利益,怕陷入風波嘛、

該殺。

所以田仁這種中立派也死在了漢武帝的屠刀之下。

誰讓他死了兒子。

上官桀聽到桑弘羊的話後,問道:“桑公,那你留意的幾個考生,勻給我幾個唄,我去接觸接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