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見寧嘉行是不慌不忙的說道:“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才把你們找來啊。”
這副厚黑的樣子,讓秦澤軒卻是有些目瞪口呆,他不由想到自己之前對溥軍的“偏見”,再次在心中告誡自己:以後看人一定不能只看表面。
而區別於秦澤軒的驚訝,在場的這些人顯然多數都見過寧嘉行不為人知的一面。
大家紛紛出言調侃他,他也並不在意。
不過,經過這麼一番交流,在場的眾人都熟絡了起來,這個團隊也更加像一個真正的團隊了。
隨後,大家再次重新進入正題。
然而出乎秦澤軒意料,大家並沒有接著聽餘下的九首歌曲,而是一致決定先搞定這首《千百度》。
討論開始後,大家也是紛紛拿出自己的專業態度,從自己負責的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他們而言,既然專輯主題已定,那麼大家自然也希望在大方向上儘快達成相對統一。
畢竟今天之後,像這種全部人到齊的會議,當然也不可能常常進行,畢竟在座的每個人手頭有著其他事情要忙。
況且這樣的會議,實際上效率往往也不如兩三個人針對某個特定方面進行商議。
而之所以今天有這樣安排,一方面當然是要讓團隊的人相互熟悉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大家都默契的想要知道秦澤軒對於專輯的準備情況,剛好大家今天又聚得這麼齊。
當然,由於各自負責的方向不同,大家自然都只是說個大概。
但即使是這樣,秦澤軒也是到此時才知道,眾人剛剛聽了他的專輯主題沒有任何發言,並不是對此沒有想法。
討論到了最後,秦澤軒做的記錄已經有三四張之多。
當然以他的記憶力其實並不需要記錄,不過他既不想讓在座的人覺得他傲氣,也不想讓人們發現他的秘密。
不過這樣的討論,也確實給了他很多的靈感和火花,他覺得或許專輯中的歌曲還可以做一些調整。
反正最終解釋權,歸秦澤軒所有。
除了關於整個專輯的討論,眾人的討論終於還是迴歸到了《千百度》這首歌曲上。
而此時,負責專輯編曲的左仲孚成了全場的中心,這讓他一時間感覺壓力有些大。
他不由開口求助:“寧老師,你也說說啊,我還是有些拿不準。
不行,這首歌曲的編曲,寧老師、溥老師、秦澤軒你們都要一起參與啊。”
而寧嘉行等人自然也不可能放任不管。
不過寧嘉行此時對於“華國風”這種新的風格也還有些拿不準,因此,他示意秦澤軒先說自己的想法。
秦澤軒自然不會推辭:“我想這首歌曲還是要儘可能多用一些民族樂器的……”
他儘可能的述說著自己的想法,事實上,在音樂方面的各項能力中,編曲是他最薄弱的。
之前,他基本都是儘量原樣還原前世的編曲,不敢越雷池半步。
而說到真正接觸並系統學習相關的內容,還是他開始準備藝考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