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內部事務,羊祜並未忘記葉明的囑託。他深知荊州的諸葛亮絕非易與之輩,立刻調集兵馬,在東面靠近荊州的江州、巴東一帶,依託長江天險,重新修築加固防線,招募青壯,日夜操練,形成了一道嚴密的防禦體系,以防備諸葛亮狗急跳牆,西攻益州。
半年後,一份詳盡的奏報送到了葉明手中。葉明看完,龍顏大悅:“叔子果然不負我望!半年之內,竟將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固若金湯!”
郭嘉在一旁笑道:“羊祜將軍有經天緯地之才,此番益州之行,不過牛刀小試。主公慧眼識人,益州已然是我軍最穩固之後方。”
葉明點頭,心情舒暢:“益州既定,我軍便再無後顧之憂。接下來,便是荊州了。”他目光轉向地圖,眼神變得銳利起來,“也不知,孔明現在如何了?”
此刻的荊州,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備的喪事在諸葛亮的強力主持下,總算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劉備雖有二子,長子劉禪,次子劉永。劉永尚年幼,且素無賢名。諸葛亮與一眾蜀漢元老商議之後,最終決定,擁立劉備長子劉禪繼位。
在永安宮,劉備靈前,年僅十七歲的劉禪,身著孝服,面帶惶恐與茫然,接受了百官的朝拜,成為了蜀漢新的主人,史稱蜀漢後主。
只是,這新主實在太過年輕,且性情懦弱,毫無主見。登基大典之上,面對群臣山呼,他竟緊張得說不出話來,險些跌倒,幸得身旁的諸葛亮及時攙扶。
“陛下,請節哀,以國事為重。”諸葛亮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彷彿帶著一種能安定人心的力量。
劉禪看著眼前這位父皇最為倚重之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帶著哭腔道:“相父,父皇他……他去了,禪兒,禪兒不知如何是好啊!這江山社稷,禪兒,禪兒擔不起啊!”
一聲“相父”,讓諸葛亮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劉禪這是在向他託付一切。也罷,受先帝託孤之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本就是他諸葛亮的宿命。
他深深一揖:“陛下放心,先帝雖逝,尚有臣等輔佐。只要君臣一心,定能保我大漢江山,完成先帝匡扶漢室之遺願。”
隨即,劉禪下旨,尊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鉞,開府治事,軍政大權,盡皆委於諸葛亮。不久,在諸葛亮的“建議”和百官的“勸進”下,劉禪更是拜諸葛亮為“義父”,以示倚重和信任。
“義父?”當這個訊息傳到葉明軍中時,葉明正與郭嘉對弈。他捏著一枚黑子,停在半空,臉上露出一絲古怪的笑意。
郭嘉也忍俊不禁:“這劉禪小兒,倒也‘聰明’。一句義父,便將所有擔子都甩給了諸葛亮。只是不知,諸葛亮是該哭還是該笑。”
“哭笑不得吧。”葉明將黑子落下,吃掉了郭嘉一大片白子,“諸葛亮名為義父,實為保姆。劉備這一死,倒是讓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以一人之力,既要防備我們,又要提防曹操、孫權,還要照顧這麼一個‘好大兒’,嘖嘖。”
“主公,諸葛亮既總攬荊州軍政,必然會加強防備。永安、江陵、襄陽一線,怕是已固若金湯。”郭嘉提醒道。
葉明點頭:“這是自然。諸葛亮非庸才,他定會竭盡所能,穩定荊州局勢。不過,”他話鋒一轉,“荊州之地,四面受敵。劉備在時,尚能勉力維持。如今劉備一死,劉禪年幼,人心浮動。他諸葛亮縱有三頭六臂,又能撐到幾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