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戰魂,帶出一個鋼鐵連隊

第877章 國土一寸都不能丟

4億農民齊努力,要摘掉“文盲”的帽子。

農民們農作後在田埂上認字;工人們勞動後在車間內學習;文藝工作者們下鄉普及文化思想。

夫妻之間互相學習認字,學生的回家作業是教會父母認字,學習成績好的還能從勞動公社多領一袋雞蛋。

這些舉措大大激發了勞動群眾學習認字的熱情。

在這個過程中,簡體字誕生了。

簡體字讓原本是文盲的農民們更容易記住怎麼寫,降低了識字的負擔。

以前讀私塾的孩子們整天默寫三字經和千字文,稍有錯誤就被私塾先生打手,打得發紅發脹才算完。

可現在,在全國各地紛紛建立的義務小學裡,孩子們開始學簡體字,個個都高呼解放啦,簡體字一目瞭然,學起來一點兒不費力!

私塾先生氣壞了,高呼這些簡體字是什麼玩意兒,簡直就是異端邪說,把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都拋到腦後了!

但在四億人民學習寫字的熱情和需求面前,這點抗議算不了啥。

除了全民認字計劃,教育學校計劃也大規模展開:

華中與華南地區,每天以120所小學、60所初中、30所高中的速度建設學校,同時各個省份也在建設專門大學和綜合性大學。

同時,工人夜校、農民勞動公社學校也在紛紛建立。

教育建設的同時,醫療事業也在搞。

以前人民群眾被瘟疫、細菌、病毒、感染等各種健康問題困擾。

共和國一建立,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就被列為了頭等大事。

大量的醫療隊開始下鄉普及醫療知識,對發生大規模疾病的地區進行重點應對和預防。

在這些醫療隊的宣傳下,老百姓們開始明白把水燒開了再喝,朝著根除吸血蟲病的目標邁進。

同時,醫療隊還開始巡迴培養農村醫生(赤腳醫生)。

這些農村醫生短時間內就被培養出來了,醫術水平自然不高,但他們的任務也不艱鉅。

農村醫生們要做的是過濾第一層輕症病人,他們只需要分辨出一些小病特徵。

比如感冒發熱、跌打損傷、破皮之類的小病,農村醫生們就能進行對應的抗生素治療、及時包紮消毒,這些事項不需要多麼高超的醫術就能治好。

至於病情更重的病人,那就不是這些農村醫生能治的,他們會被送往城鎮乃至省城接受醫院的治療,這樣既能降低醫療壓力,又能穩步提升醫療質量。

教育、醫療、工業都在全面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