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很爽快,隨即拍板決定與錢運來簽訂紅薯的收購合同。合同中規定,錢運來以五分錢一斤的價格,收購東都市1987年春秋兩季產的紅薯,而錢運來需繳納十萬元港幣作為押金。
合同簽訂後,張剛立即開會安排了諸項事宜,最後確定了八千畝的紅薯種植計劃。
1987年春季的紅薯不僅獲得了豐收,而且還全部被錢運來所收購。這一下,不僅農民獲得了收益,而且QY市和南江省的主要報紙,對東都市政府幫助農民致富這件事,也做了詳細的報道。
市長高峰和張剛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並且上級領導肯定了東都市政府的工作。
為了取得更大的成績,高峰和張剛動員各個鄉鎮又加種了四千畝紅薯。
一萬二千畝的紅薯,以兩千公斤的畝產算,能收穫4800萬斤紅薯,創造收益240萬元。這樣的政績對於一個縣級市來說,無疑是重量級的。
但風雲突變,就在十多天前,錢運來突然給張剛打來電話,說資金根不上,要終止合同。他還說,那十萬港幣的押金也不要了。張剛待要問清錢運來那邊的情況,但錢運來卻掛掉了電話。
張剛急忙打錢運來在南方公司的電話,但卻總是忙音。張剛聯絡王偉尋找錢運來,卻被告知錢運來已經回到了香港。
自此,張剛失去了與錢運來的聯絡。張剛透過各種關係尋找錢運來的資訊,但依舊是毫無結果。他也嘗試著聯絡清遠和南江省各地的政府,讓他們幫助東都消化一部分紅薯。
但今年各地紅薯普遍高產,而且清遠以及東都附近縣市的領導,因為東都市春季紅薯賣出了好價錢,又被報紙宣傳和上級領導表揚,因而都加大了紅薯的種植面積。他們本身的紅薯還消化不了,更不用說東都市如此龐大的紅薯數量。
張剛很快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場巨大的危機當中,不僅前功盡棄,而且因為這件事,自己現在的地位也將不保。
如此巨大數量的紅薯滯銷,一旦農民們鬧起來,報社跟蹤採訪,再曝光此事,張剛不用說指望官升一級,不被降職也算幸運了。
他這些天都是整晚的睡不著覺,怪錢運來不守信用,也罵自己太貪心。但他不知道的是,錢運來此時也是自身難保。
錢運來之所以躲回香港,那是因為前些日子,做股指期貨做反了方向,發生了鉅虧。
因為美國股市連續創出新高,他早就預測美國股市和香港股市會有一次大跌,因而前些天他把所有的本錢買進了期指的空頭合約。
他預測的沒有錯誤,只是時間上早了將近一個月,在股指連創新高之下,錢運來虧掉了四百萬港幣。這四百萬港幣中,有一大部分是銀行貸款,都是用來做生意的本錢。
他自然無力再履行購銷合同,只能悄悄的回到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