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饒有趣味的看著荀攸。
還真是人有千面,話有千般說。
這話稍微翻個面,就是另外一重意思了。
“瓦解地方諸侯,朕暫時還沒有想到那麼遠,當個兒皇帝也很辛苦的,你知道嗎?”
“朕現在就想知道,荀僕射可有良策制止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戰亂?”
荀攸目光穩穩的直視著劉辯,“陛下,恕臣愚鈍,不解陛下深意。”
劉辯目帶審視,“何進已經邀請了四方豪傑入京是嗎?”
這麼一說,荀攸瞬間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只是他頗為不解,皇帝為何如此篤定必有戰亂髮生?
雖然他也這麼認為。
“也許是陛下您多慮了。”荀攸想了想,俯首說道。
劉辯抬手,將手中刀搭在了荀攸的脖子上,“朕請你再好好組織一下語言!”
荀攸:!!!
身為天子,竟然親執兵刃。
雖然心中腹誹,但荀攸也怕。
他強作鎮定,說道:“啟稟陛下,臣只是覺得此事不應該令陛下擔憂!”
“各路諸侯是以誅殺閹宦的名義率軍入京,他們並無謀逆之心。”
“只需陛下一紙詔令,那些人,自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
劉辯呵呵冷笑了一聲,“荀公達,你不該有如此愚蠢的見解!”
話音落下,手腕狠狠向下一壓。
一道無比清晰的口子,出現在了荀攸的脖子上,瞬間血流如注。
用曹操的刀剌荀攸的脖子,這刀,確實是把寶刀。
荀攸手腕微微顫抖著,強作鎮定說道:“陛下手中無強軍,必須要有所依仗。”
“外臣絕不能有謀逆之心,否則,必成禍源。”
劉辯冷眼看著荀攸,“他們是否有謀逆之心,你覺得是朕能控制了的嗎?”
荀攸眼簾微抬,“故而此事將全賴陛下的態度,以及大將軍的兵馬。”
“不管他們是否有不臣之心,但在表面上,陛下不可授人以柄。”
劉辯問道:“那你以為朕現在是有柄,還是沒柄?”
荀攸的稍作沉默,給出了一個肯定的答案,“有!”
“陛下以雷霆之勢誅殺了十一位中常侍,這在外臣看來是不正常的。”
“陛下給外臣們遞了一把名為清君側的刀!”
劉辯移開了擱在了荀攸脖子上的刀,“來人,給他找塊布,包紮一下。”
“唯!”
聽了荀攸這一番話,劉辯才發現他好像把事情考慮的有些簡單了。
十常侍是無惡不作,惡貫滿盈。
但真正促使外戚和宦官矛盾劇增,最後導致兵戈相向的卻是利益。
他這個兒皇帝登基,不管是外戚、宦官,還是地方諸侯的野心都在急劇膨脹。
那些有稱帝之意的人,劉辯兩把手指頭都數不過來。
荀攸包紮好了脖子上的傷口,衝劉辯俯身一禮,說道:“陛下,大將軍暫不可輕動。”
“最想要清君側的,就該是他吧?”劉辯冷聲道。
“不會!”荀攸搖頭,“大將軍之權,皆賴陛下與太后,他無稱帝之意,也決不會貿貿然就用清君側這樣虛假的由頭,來挾持陛下您的權勢。”
“但地方諸侯會!”
“地方諸侯會挾持大將軍的權勢,清君側。”
荀攸慢吞吞的說話方式,讓劉辯的目光陡然變得不善。
老犢子擱著玩說書呢,還給勞資故意製造懸念?
“你要是不想再挨一刀,最好給朕把話往清楚裡說一說。”劉辯威脅道。
雖然這有可能就是荀攸一貫的說話方式,但劉辯就是不喜歡。
荀攸這回是真的一激靈,也確確實實是被嚇到了。
皇帝剛剛那一刀,算是把他試探皇帝膽魄的毛病給治好了。
荀攸微微俯首,說道:“陛下,大將軍雖是大將軍,但他所能調動的兵馬,其實僅有左、右羽林軍。五軍校尉在臣看來,其實與大將軍都是貌合心離,並非鐵板一塊。”
“而如董卓、丁原、劉虞、劉焉等地方諸侯,更是未將大將軍放在眼中。”
“陛下以袁紹之名斬除十一常侍,勢必會將袁紹的名頭推向天下巔峰。”
“陛下此計,臣無比折服。”
“但緊隨而來的問題,卻依舊嚴酷。閹宦一死,掌權計程車人必將坐大,並趁機掌控朝廷權勢。”
劉辯默默聽著,心中也對荀攸不得不表示佩服。
他是站在歷史的下游看上游,對這些事情,這些人本就清楚。
可荀攸並沒有這樣的知識儲備,僅憑預見在推測這些事。
荀攸接著說道:“陛下將袁紹扶起來,或可與大將軍相抗衡。”
“但這會非常直接的導致,大將軍為那些有狼子野心的外將所蠱惑,用上那老掉牙的清君側理由,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勢。”
劉辯點了點頭,這事,何進這個沒長腦子的還真幹得出來。
袁紹一起勢,他的危機感可不就來了嘛!
權利被壓制,有了危機感,就何進那個玩意兒。
別人隨便在耳邊嘀咕上兩句,估計就想動手了。
“如何破局?”劉辯問道。
荀攸忽然嘴角勾起一抹陰險的笑容,“陛下儘可丟肉,座山觀虎鬥!”
“你覺得朕手中有多少的肉?”劉辯目光不善的看著荀攸。
這個玩意的心腸真是壞的。
難不成讓他繼續賣官?
這踏馬的有點離譜了吧!
“陛下雨露均霑的賞賜一下,再下數道密旨,暗中言說一下大將軍亦或者其他人把持朝政,為所欲為之事,臣以為便可。”荀攸說道。
劉辯:……
荀攸這個計策,讓劉辯總有一種這小子藏私了的感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