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復漢室,從誅殺十常侍開始

第24章 背鍋大俠袁紹

劉辯從來都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如果武力可以解決這一切,他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打磨好手中的刀。

但實質是後漢王朝的病症,遠非用武力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就可以解決的。

當這座王朝的命運和他的宿命無比密切的關聯在一起之後。

劉辯,看到了更多的問題。

就像劉備與諸葛亮曾喟嘆的,“未嘗不嘆息痛恨與桓、靈也!”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覆滅的禍種大概是從桓、靈二帝開始的。

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風俗凋敝,人庶巧偽,百姓囂然。

這是崔寔(shi)在《政論》中所奏述的當時的現狀。

桓帝開賣官鬻爵之先河,行黨錮之禍。

根本都沒必要說其他的事,單單只是這兩件,便已讓階級矛盾尖銳到了幾乎不可逆轉的地步。

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桓至靈,再到他這個少帝,攤子是越來越爛了。

但就是這麼爛的一個攤子,竟然到現在還在維持著。

這也讓劉辯不得不佩服漢王朝頑強的生命力。

望鄉亭下。

劉辯在自己的面前壘起了四摞棋子,並緩緩將它們推倒。

他在朝堂政事上的眼光並沒有多麼尖銳。

但當身在其中的時候,他就不由得有些感謝歷史老師了。

面對一道歷史大題的時候該怎麼做?

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這幾個方面是必須要去寫一寫的。

文化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劉辯去考慮什麼,他也沒那個閒心。

但剩下的三者,就完完全全和他這個皇帝的命運拴在一起了。

荀攸站在劉辯的對面,看著皇帝奇奇怪怪的舉止,目光不解。

這些時日的經驗告訴他,當皇帝開始這個樣子的時候,他必然又是在謀劃著什麼。

他疑惑的只是,他有些猜不到皇帝接下來又準備做什麼。

“荀僕射在想什麼?”就在這時,荀攸忽然間聽皇帝問道。

荀攸一怔,心中暗道,我在想皇帝您在想什麼……

“臣在擔憂京中的兵力。”他卻說道。

劉辯輕笑了一聲,“朕還以為你是在擔憂,朕會先殺誰。”

荀攸腰身微低,“陛下為了社稷,在臣看來,殺的皆是該殺之人。”

劉辯忽然哈哈大笑了起來,“可有人對你說過,你荀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

荀攸:???

“臣從未聽聞!”荀攸說道。

皇帝脫口而來的這一番稱讚,讓荀攸忽然間有些受寵若驚。

這些時日與皇帝的接觸,讓荀攸非常清楚,當今這位少年皇帝看似和善,其實對誰都保持著極其強烈的戒備之心,其心志之堅更是世所罕見。

而且好像還沒有誰正兒八經的受到皇帝如此稱讚。

“既然從未聽聞,那這番話就當朕送與公達了。”劉辯抄曹操抄的毫無壓力,話題一轉,又說道,“既然公達以為京中兵力匱乏,不妨說說你的良策?”

荀攸面色不變,心中卻有些欣喜,“臣並沒有什麼良策,只有一些愚見。”

劉辯抬了抬手,示意荀攸說下去。

荀攸說道:“臣以為,但凡廣納賓客,興兵於地方的,皆是野心勃勃之輩。他們可能會尊於朝廷,但也隨時會有悖逆朝廷之舉。”

劉辯聽到這話有些意外,“你這是在揣摩朕的意思呢,還是說你當真就是如此以為的?”

“臣不敢隱瞞陛下,兩者皆有。”荀攸說道。

劉辯並未在追究,“繼續說下去。”

“州牧主政一方,但各州皆有手握強軍的人物,他們存在的局面在臣看來與朝堂無異。陛下欲練新兵,外面的局面就應當先保持。”荀攸說道。

“臣斗膽以幽州牧劉虞為例。劉幽州在幽州便可牽制降虜校尉公孫瓚,冀州刺史韓馥,以及東逃而去的袁紹等人。”

“唯有外面這些人不給朝廷增加負擔,臣以為陛下才可大刀闊斧興兵於內。”

“關中從不缺乏勇武善戰計程車卒,他們現在只是不相信朝廷罷了。”

劉辯被荀攸這一番話說的心服口服,是真的說到他心坎裡去了。

同時荀攸也一針見血的點出了階級矛盾這個已經無比尖銳的問題。

荀攸看了劉辯一眼,接著說道:“商鞅為取信百姓立木為證,但臣以為陛下想要獲得獲得天下民心,只需要一場偉大的勝利。”

“陛下的謹慎使得誅殺十常侍的功績,全落在了袁紹的頭上,這其實是極其不利的。”

劉辯微微頷首,“但袁紹領的是朕的旨意難道不是嗎?”

“陛下,話並不是如此說的,士人追名逐利,這名現在已經完全被袁紹所佔了。”荀攸搖頭說道,“但若朝廷暫時不對袁紹動手,此戰的名確實也可以這麼說。”

提起此事劉辯就不由得有些心塞。

他的計劃,也說不上有錯。

若是順順當當的。

現在朝堂的局勢,勢必會是曹操和袁紹這兩個少壯派替他衝鋒陷陣。

可誰能想到,袁紹這廝竟然狗到了那個地步。

董卓一嚇,他竟然轉身就跑,官都不要了。

想起這事,劉辯就來氣!

“在公達看來,朕需要一場什麼樣的戰爭?”劉辯問道。

荀攸輕笑,“或東,或西,在臣看來並無區別!”

“青州黃巾軍、黑山軍,涼州韓遂皆可為!”荀攸說道。

這的的確確是眼下亟待解決的幾樁大事,但又與劉辯的計劃有些衝突。

荀攸似乎看出了劉辯的憂慮,接著說道:“益州牧、荊州牧、幽州牧皆手握重兵,陛下應敕令三州兵馬北上西出,剿滅叛軍!”

“這刀好借嗎?”劉辯瞬間就明白了荀攸的意圖。

荀攸輕笑,“陛下,您始終是大漢天子!”

“諸侯若不奉詔,陛下在穩定朝堂之後,便可以考慮效仿高祖巡遊雲夢了!”

漢高祖劉邦巡遊雲夢這事,劉辯是知道的。

在劉邦稱帝之後的八年時間裡,他其實一直都在處理那些有兵將,還三心二意的異姓王上。

巡遊雲夢,是最突出的一樁。

是陳平為了對付極善用兵的韓信而設的計。

劉辯微微頷首,“朕明白了。公達這番話,與朕而言,無異於醍醐灌頂。”

所以,曹操重用且無比信任荀攸是絕對有原因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