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誰也沒有通知,帶著人直接下了鄉。
三輔地界不僅僅是大漢京畿所在,更是一片十分肥沃的土地。
是大漢糧食的一個重要產區。
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形,以及豐沛的水系,造就了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特性。
但劉辯一路走來,看到的卻不是整齊的農田,而是一片片雜草叢生的荒蕪。
“這裡可是三輔啊!”劉辯盤膝坐在一顆歪脖子大柳樹下,心中不禁有些煩躁。
三輔都成了這個鳥樣子,那其他的地方呢?
像涼州、幷州是不是人人都捨棄了田地,化身為賊了?
荀攸細緻的將皇帝親自採摘的野果放在席子上,然後搬來了紅泥小茶爐。
他有很多的道理可以為皇帝解釋一下,為什麼這一路走來看到的會是這般景象。
但他覺得並沒有必要去說。
皇帝也並非是在問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樣子。
“陛下,接下來還繼續看嗎?”荀攸問道。
劉辯搖了搖頭,“窺一斑而見全豹,朕幾乎已經走遍了大半個京兆尹,還看什麼呢!”
“唯!”荀攸也覺得沒有必要看了。
再看也是這個樣子的,只是白白浪費很多的光陰罷了。
……
荀彧和京兆尹完全沒料想到,皇帝會在這天寒地凍的時候,忽然間親自抵達京兆尹。
當這二人得到訊息倉促而來的時候,劉辯已經帶人走進了寨子。
“臣荀彧、士孫瑞拜見皇帝陛下!”
劉辯正在打量這座寨子,看到二人到來,說道:“都起身吧。”
“唯!”
“京兆尹也在此處?”劉辯看向了士孫瑞問道。
在蓋勳被徵召入京之後,接替他的京兆尹是蓋勳抵禦王國叛軍時,表奏舉薦的鷹鷂都尉士孫瑞。
士孫瑞在三國曆史上,雖然名氣不盛,但也大小算是個名人。
當時蓋勳舉薦此人為京兆尹,劉辯看著眼熟就直接准奏了。
後來仔細一考量才發現,這人竟然還是個名士,就連楊彪等人都對他讚不絕口。
已至中年計程車孫瑞,儒雅沉穩,他拱手為揖說道:“臣得知荀公將在京兆尹擇地屯田,便馬不停蹄的趕了過來,有皇甫將軍屯駐長安,臣並不需要為戰事而憂心,倒是可以全心全意的協助荀公屯田,準備大軍的口糧。”
劉辯頷首,復又問荀彧,“屯田進展如何?”
“不如臣斗膽請陛下上田間地頭親自檢視一番?”荀彧說道。
劉辯笑了起來,“聽你這口氣,似乎對自己乾的差事很滿意?”
“臣雖然曾經也曾下過地,但在農事上當真說不上好與壞。不過在今冬的兩場雪落下之後,莊子上的老人皆認為來年必定會是一個好收成。”荀彧說道。
“走,陪朕去看看!”劉辯抬手說道。
“唯!”
走出這座佔地極廣的寨子,東去不過二三里地,劉辯便看見了一望無際的田野。
尚未完全融化的積雪中,僅有寸許的冬小麥生機勃勃。
“朕肉眼所見的這些土地都種的是冬麥?”劉辯問道。
荀彧搖頭道:“回陛下,不止。”
“臣在來到陽陵之後,就立馬組織百姓進行了開荒屯墾。在冬麥播種之前,開墾出來的土地,全部都種上了冬麥。冬麥播種之後,到現在還在開墾的土地,在開春臣打算種植其他的糧食。”荀彧說道,“如此一來,不至於太過於耽誤。”
“你這麼打算,很細緻。動員的百姓有多少?”劉辯問道。
提起此事,似乎讓荀彧有些犯難,“請陛下責罰,到現在為止,不過兩萬五千餘口人。”
“中間發生了一些事情,致使臣徵募而來的百姓跑了近萬人。”
“詳細說說。”劉辯說道。
這個事,對於荀彧而言,顯然是一件並不光彩的事情。
他稍作醞釀,這才低聲說道:“三輔之中,唯京兆百姓受兵災影響最重,先有黃巾,後有王國,此後朝廷又在此地大幅度的徵募,致使京兆百姓幾乎十室九空。”
“現在還留在這裡的百姓,大多家裡都沒有多少的存糧。臣在徵募百姓之初,曾許諾他們每日管一頓餐食,只是後來當地的一些鄉老找到臣,說了他們的難處。”
“臣在於士孫公商量之後,決定給這些百姓借一部分糧食,好讓他們度過這個冬天。其他的百姓,因此而心裡不平衡了,就鬧將了起來。”
劉辯聽完,微微頷首,“不患寡而患不均,別人有而自己沒有,他們心裡肯定是要鬧彆扭的。如此屯田的方式不能繼續下去了,到了明年指定是要出問題的。”
大鍋灶剛開始吃的時候,都能勉強吃飽。
可時間一久,大家恐怕都得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