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復漢室,從誅殺十常侍開始

第42章 長安亂

“陛下是並不看好現在的屯田?”荀彧問道。

雖然他之前因為不均,確實造成了一些麻煩。

但這件差事在荀彧自己看來,還是辦的很不錯的。

這一望無垠,廣袤的田野,便是最好的證明。

結果卻被皇帝一句話直接否定,他這心裡聽的就不是很舒暢了。

“屯田之事,朕還是非常看好的。但供給百姓口糧,只應該在最開始的時候用,往後是絕對不能用的。”劉辯說道。

若是不看好,他也就不至於費盡力氣的去做這些事了。

大鍋飯的時代雖然劉辯自己沒有經歷過,但他在歷史書上學過。

那個年代,餓死了無數的人。

“文若,你應當清楚,一個人給自己幹活和給別人幹活,一定會是兩種態度。”劉辯語重心長的說道,“當他們知道自己這活不管幹的是好還是壞,朝廷都會給他們發一日口糧的時候,他們乾的活,一定會流於表面,只是簡單的完成你所交代給他們的任務。”

其實道理是很簡單的。

但人站的位置和角度不同,這些簡單的道理,有時候就是看不到。

荀彧思索片刻,看向劉辯的目光中頓時滿是欽佩,“陛下之言,當真一針見血!”

劉辯自己自然是沒有這麼狠辣的眼光的。

真要說道一下,也只能感謝他曾經多看了兩本書。

士孫瑞在一側納悶的問道:“可是陛下,若不如此,我們該如何繼續屯田?”

“此事需要循序漸進,急不得。”劉辯也在思考此事,“先用獎懲的方式吧。”

荀彧、士孫瑞:???

劉辯說道:“京兆百姓捨棄家園,放棄田產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最為主要的還是接連不斷的兵災。百姓需要有一定自保的能力,此事你二人自行琢磨該以何種方式,閒時為兵,忙時為農,可以以朝廷的名義組建部曲,保護土地。”

“只要百姓肯在此地留下來安心種地,起碼第一步便已經是成功了。可以對做的好的百姓賞賜田產,對做的不好的百姓予以懲戒。”

荀彧暗暗將皇帝所說的這件事記下,然後問道:“陛下,賞賜的田地是否應當有上限?”

“自然是要有上限,按人口給與一定上限的田產賞賜之後,可以改為其他的賞賜。對於一個勤勤懇懇的百姓而言,朝廷能給與他的賞賜很多。”劉辯笑說道。

這個上限空間,可不是一般的大。

劉辯所想要的田地的最終形態,一定是百姓自主拓荒耕種,為朝廷繳納一定的糧食,而不是由朝廷組織百姓耕種,這本來就是本末倒置的。

“不管是什麼地方來的百姓,只要他們肯在此落戶耕種,都應當給予方便。獎懲也並非是要你們一年只獎勵某幾個人,你們可以獎勵很多的人,拿到田地的人,一定會成為沒有拿到田地之人的榜樣和標杆。”劉辯說道。

“甚至你們還可以就近建宅子嘛,農閒之時,大家一起出力建造。但宅子依舊還是賞賜給那些做的好的人。牛羊等牲口,同樣也是如此。”

“你們不可能在往後的數年裡一直蹲在此地盯著屯田,你們應該做的是在未來的幾年後,讓這裡的百姓主動交糧給朝廷。”

荀彧每次聽皇帝說話,都能長一些新的見識。

今天,他又長了。

荀彧自認為自己對屯田之事,現在做的也算是駕輕就熟了。

可一聽皇帝說的這些,他忽然間意識到,原來屯田還能這麼幹。

“陛下之言,令臣茅塞頓開,如醍醐灌頂!”荀彧心悅誠服的說道。

這話聽著好像就是馬屁,可這還真是荀彧完全發自肺腑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屯田並不僅僅是屯田,能幹的事情是很多的。當百姓開始為了自己的房子、田地,以及未來的前途開始拼命的時候,這裡將再也不懼兵災!”劉辯說道,“一座兩萬多人的屯田營,任誰也不敢輕視。”

荀彧思緒萬千,皇帝這一番話讓他聯想到了很多的東西。

但他還需要好好的思索整理一下。

劉辯在田野裡轉了一圈之後,重新回到了寨子裡。

這座完全依照軍營形勢建造的寨子,便是荀彧屯田營的大本營。

荀彧的思路其實還是挺好的。

將流民收攏到一起,一個寨子,一個寨子的建。

在整個京兆尹死氣沉沉的荒蕪氛圍中,這裡算得上是實打實的希望田野了。

劉辯的晚餐依舊是羊肉。

只不過這一次是烤的。

劉辯坐鎮指揮,英林當了一把大廚,荀氏叔侄二人打下手。

在羊肉剛好上桌的時候,皇甫嵩風塵僕僕的來了。

“你該不會是刻意等著朕將羊肉烤好才進來的吧?”

在皇甫嵩行禮過後,劉辯笑著打趣了一句。

皇甫嵩笑了起來,“臣謝陛下恩賞。”

“來,為太尉看酒!”劉辯哈哈笑著喊道。

還真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