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興復漢室,從誅殺十常侍開始

第34章 關於攛掇他人造反這件事

“朕是相信你的,你可不能令朕失望。”

“……唯!”陳琳面露苦澀,生無可戀的看了眼荀攸。

名聲這個東西,大概從此以後,算是跟他無緣了。

荀攸想起了皇帝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刮骨療毒。

於是乎,他說道:“陛下,若能驅虎吞狼,便可不必直接殺了虎。”

“三輔乃至於整個關中,盜匪、黃巾、馬賊橫行,以他們為刀,若能順利的解決了匪患,也算得上是一樁功勞。”

“臣以為在此時陛下不必過於著急,而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涼州與關東。”

“閻忠、韓遂乃是大患!”

劉辯微微頷首,“西邊確實是心腹大患,不過,閻忠只是被韓遂等人推出來的,倒不足為慮。但韓遂此人野心勃勃,一直意圖率兵東進,現在有皇甫嵩率軍在西,若不圖進攻,防守自不會有什麼問題。”

關於涼州的一些事情,劉辯記得已不是很清楚了。

但他知道兩件事。

董卓跟這幫人一直是有聯絡的,而且在入長安的時候,與韓遂等人約好了合兵。

其次,韓遂等人雖然看似兵強馬壯,有十數萬之眾,但其實內部很混亂。

韓遂與馬騰是聯合時間最久的,但也反反覆覆的分分合合。

這些割據勢力,總會因為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而在短期內發展成為相互的攻伐。

“陛下知道閻忠此人?”荀攸有些意外的問道。

劉辯隨口說道:“曾偶有耳聞,據說乃是涼州名士。”

“是,閻忠在涼州確實有很好的名聲,他善於察人,曾說賈詡有張良、陳平那樣的英奇才略。若陛下不提,此事臣是不敢提的,但既然陛下知道,臣不妨斗膽,閻忠為叛軍首領,恐不會長久。”荀攸說道,“此人還是有一些氣節的。”

“公達看來也很善於察人。”劉辯笑了笑,“你認為賈詡是否真的有這樣的才略?”

漢時就有這樣的風氣,說的準的都出名了,說的不準的估計大家都當一樂子聽了。

“他是有的。”荀攸的答案很肯定,“但此人行事刁鑽詭譎,心中並無朝廷。”

“看來公達的確很善於察人!”劉辯大笑了兩聲,接著說道,“涼州是一個亂攤子,若要向西用兵,在朕看來,就必須將他們一杆子全部打死才算勝利,沒有必要用添油戰術。”

“涼州的這股,不,這幾股賊人他們有一個很明顯的毛病。當朝廷打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擰成一股繩,而當他們暫時安穩下來,亦或者準備劫掠某地的時候,總會出現一些矛盾,而致使各方大打出手。”

“朕以為,在牛輔、李傕等人被驅趕至西之後,朝廷可暫時靜觀其變,給他們一個打起來的機會!”

陳琳卻說道:“陛下,對待敵人,不可靜待事情發生變故。臣以為朝廷應該插手此事,讓它發生一些變故。牛輔、李傕率領著董卓麾下最為精銳的兵馬,且兵多將廣。”

“而韓遂、馬騰等人也並非是好易於的貨色,他們極有可能會打起來,但也有可能會合兵一處,轉而攻打朝廷。若這幾方合兵一處,皇甫將軍的壓力恐怕便如泰山一般大了。”

“臣以為坐而靜觀其變,乃下下之策。”

荀攸微微頷首,附言道,“陳公之言,也是臣想要說的。陛下萬不可將戰事的發展寄託在敵人的手中,牛輔、李傕等皆為悍將,麾下又有多員能征慣戰之將。而韓遂等人亦是悍匪,又有如賈詡這般人物輔佐,已然已成一方氣候。”

“若能使他們內鬥,對朝廷而言,必然是最好的局面,但不可坐等。”

“臣以為陛下可派遣使者入涼州見一見韓遂與馬騰,接受他們的條件,招安他們,令他們在涼州堵截牛輔、李傕等叛軍。”

劉辯雖然有穿越者先見之明的依仗,但荀攸與陳琳都這般認為,他還是選擇相信這兩個人的判斷。

畢竟,歷史在現在已經發生了一些改變。

失去了董卓統御的西軍本已四分五裂,牛輔等人各自擁兵而立,現在皇甫嵩與呂布將這樣一支叛軍驅趕到了西邊,他們與韓遂等人是合還是分,其實發生什麼都是有可能的。

若他們當真在某個條件下,合兵一處,這對於朝廷而言,無疑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劉辯雖然短時間內脫離了性命之危,但他所面臨的危機依舊巨大。

西有韓遂、牛輔,東有袁紹、袁術,南有劉焉、劉表。

更遠的地方還有公孫度、士燮等。

這每個人於他這個皇帝而言,都是實打實的藩王。

只是有些人已經造反了,而有些人只是暫時不遵朝廷詔令而已。

“何人可為使?”劉辯下意識的復又翻開了那道奏表。

紙上的文字沒有一個躍入眼簾,心中想的全是東西兩邊之事。

荀攸目中帶著笑意,看向了陳琳。

陳琳悚然一驚,立馬向一側撤了一步,上言道:“陛下,故太尉馬日磾、司空劉弘,太中大夫王允,甚至於太傅袁隗皆可為使。以這些人為使,不但可彰顯朝廷威儀,也能讓韓遂、馬騰感受到朝廷對他們的重視。”

一口氣說完,陳琳喘著粗氣看了眼荀攸。

老傢伙,又想害勞資,還好我機智,說的足夠快。

可還沒等陳琳嘚瑟一下,就聽荀攸說道:“陛下,臣以為陳公最為合適!”

陳琳:……

匹夫!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