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沙漏:困在元末當霸王

第31章 變鈔

賀珅的焦慮有他的理由。

他的這副身軀可是錢穀官出身,專事錢糧理算,屯戍軍近萬人的飲食開銷簡直讓人咋舌。

按五兩米麥每人的最低限度計算,屯戍軍每日須吃掉五十石以上的去殼米麥,半年下來這筆數字能讓賀珅發狂。

雖然屯戍軍有錢財,可是要收購如此之巨的糧食,把沿路的中部縣、鄜州、甘泉縣之糧買空也不抵事。

要知道,至正年初最近一次括戶,整個延安路只有不足十萬的在籍丁口,且大部分的丁口聚集在綏德、青澗、米脂、神谷一帶。

自己一個舉動,就等於增加了延安路十分之一的人口,這近萬的人口,放在哪裡自己都是個萬戶的身份。

況且賀珅還有更緊迫之事需要考慮,絕對耽誤不起一季農事。

開會,賀珅又組織開會了。

先是營統領以上的將領,接著是各營,最後是全軍聚集畫大餅。

賀珅扛起一支巨大的針筒,給每個屯戍軍注滿雞血。

根據實地考察,屯戍軍利用洛水在金湯寨拐彎的有利地形,開鑿人工渠將一部分洛水引入三角洲內的墚峁之間。

之後依照每處具體地形、水勢,挑選含沙量小的黃泥築堤,形成一個個小型的堰塞湖。

修梯田對於這群河南災民來說是輕車熟路之事,不數日,三角洲之內所有墚峁均化為整片梯田。

水和田之事解決了,可是如何把水抽到梯田之上呢?

北地的梯田不比南方梯田,降水量稀少,空氣乾燥蒸發量大,水量不足保證不了青苗期穀子的生長。

還是金湯寨里正李貴想出了個辦法,用戽桶一層層戽水。

屯戍軍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實踐證明,賀珅看來原始的辦法,卻是最最實用的。

八天墾荒,賀珅身上迸發出來的巨大能量深深震撼著近萬名屯戍軍。

他似一個不會疲倦的陀螺般不停的轉。開渠引水、築堤蓄水、搶修梯田、鍊鐵打農具,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有他的影子。

來不及修築營房和窯洞,賀珅便和屯民一道,地為鋪天為蓋,雞鳴而起,日落而息,一把鋤頭一身泥。

要說榜樣的力量真的偉大,到了最後,連範離、高俊和呂昌吉這些土匪出身之人,看著賀珅親自扛鋤頭,也不想輸了爺們面子,奮勇爭先奔上山。

看著墚峁之間熱火朝天的墾荒場面,賀珅不由感嘆,中國的農民就是好動員,只要給他一片瓦一勺飯,給他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希望,他就能拼了命去幹。

在屯戍軍捋起袖子加油幹之際,大元帝國政治心臟中書省正展開一場激烈的交鋒。

賢相脫脫彙集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集賢院、翰林院五部高官於中書省,討論一場事關帝國國運的大事。

變鈔!

大元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在全國範圍內使用紙鈔的國家,可以說是紙鈔使用的鼻祖了。

第一代蒙古帝國大漢成吉思汗為方便運送錢財,以其強大的軍事機器為後盾,強行在帝國征服區域推行汗國的紙鈔。

到了忽必烈汗繼統後,蒙古帝國的紙鈔制度已趨完善。

忽必烈汗建立大元帝國後,以白銀為鈔本,發行相等面值的交鈔,商販百姓可憑交鈔自由交易,其價等同白銀。這跟後世以黃金為錨定的貨幣制度類似。

只是紙鈔執行日久,其弊端漸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