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叢命石匠和士卒重新壘切了石牆。有了專業的石匠參與,石牆平整而堅固。
谷內瀑布底下的水潭被韋士允等匠戶改造過。水潭被整齊的石磚壘切成池,中間位置修了道水閘放水入水渠,作為水車的動力。而水池頂部同樣開了個大口子,多餘的水從大口子流入副渠。這樣水車就能獲得恆定的水壓了。
韋士允等人目前採用木炭加煤塊,用風箱吹膛的方式加熱鍊鐵窯,只是溫度還不夠,僅勉強達到鋼的熔點。
一路觀察下去,賀珅也不得不佩服這些工匠的智慧。
他們把水車設計成磨盤狀,進水口到出水口是一個月牙形的水渠,水車的槳葉就緊密的扣進月牙形水渠之中,這樣湍急的渠水毫無壓力的推動巨大的水車旋轉。
水車的軸上鉚接著類似齒輪的包著鐵皮的削成斜面的木樁,短木樁按一定角度鉚接到軸上。
在軸的正上方架起一個堅固厚實的圓盤,圓盤上鑿有大小不一的圓孔,一根根圓鐵穿過圓孔,與木樁吻接,隨著水車轉動均勻升降。
整個裝置無法用語言詳盡描繪,但是極具匠心,完美利用水流的衝擊力,最終把這份力轉移到了一旁打鐵房裡的鍛錘上。
打鐵房裡周懷正在仔細的檢查沙模。賀珅走過去,拿起一個硬化了的沙模,只見沙模內壁光潔順滑,甚為結實。
再往前走是澆鑄爐,工匠們正將爐裡的鋼水引到沙模內,沙模放置在木箱內,四周填滿了潮溼的粘土。
周懷見賀珅進來,急忙迎上來。
賀珅不等他開口,問道:“周師傅,鑄出來的管子都有什麼問題?”
周懷四十出頭,滿臉煙火色。他從身旁的鐵砧上拿起一個剛從沙模中取出的鋼管,呈至賀珅面前,說道:“將軍,您請看。鋼管雖然鑄成了,但是雜質太多。”
賀珅拿起鋼管,只見表面上佈滿了細小的孔洞,肉眼可見的黑斑流紋佈滿管身,甚至有沙模上的細沙脫落粘附在上面。拿這樣的鋼管去鍛打,休想將雜質清除。
賀珅在後世也僅僅進了鍛造廠走馬觀花的混了幾個月,完成實習任務便放飛自我,誰知那時的敷衍竟成了此時的攔路虎。
賀珅沒有說什麼,接著往後走。
打鐵房的盡頭是一排大小不一的鍛錘,正是水車驅動這些鍛錘在鍛打鑄造出來的鋼管。
齊田正赤裸著上身領著幾個鐵匠親自鍛打鋼鑄件。
這些鍛錘升落的幅度都是固定的,齊田是透過調整鐵砧的高度和掛鏈的長度來控制鍛錘的力量。
鐵砧上燒紅的鋼管被齊田套進預製的鋼模內,利用套筒一錘錘敲擊在鋼管上,飛濺起團團火花。
賀珅拿起擺在一旁的鍛打成型的鋼管,只見鋼管此時已是一端密閉,一端張口,銃的形狀已現。
排在一起的十幾個鋼銃大小尺寸幾乎一致。
賀珅臉上終於有了喜色,能夠製作出標準件,算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鋼材滲碳造渣雖不易,但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
正在此時,打鐵房外走進一人,正是韋士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