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從一介書生到天下共主

第159章 兵事再起

春耕過後,陳留城外校場。

一萬三千多農兵,以鎮為單位,排隊上場進行操練。

只選四千人!

李邦華原本提議挑選正兵三千,但李佑仔細思量後,決定設定四千正兵。

蘇珙和他麾下的兄弟們,此刻也站在一旁,看著那些農兵一隊一隊上場。

“這他孃的是農兵?各州府的常備軍也不過如此!”嚴九目瞪口呆。

蘇珙同樣無比震撼,眼前這些農兵,佇列整齊,變陣時井然有序,而且紀律嚴明,充滿蓬勃朝氣。

蘇珙手下的兄弟們,個個都有些武藝。若與農兵一對一較量,或許能取勝。但若是十對十,恐怕會被殺得丟盔棄甲。

“這樣計程車卒,竟有一萬三千多人?”王鋒驚駭不已。

蘇如鶴解釋道:“眼前這幾隊,都是陳留縣的老兵,自然精悍非常。匡縣、鄢陵縣的新兵,操練時日尚短,表現肯定要遜色許多。”

王鋒問道:“陳留老兵有多少?”

“六千左右。”蘇如鶴回答。

“幾日一操?”王鋒又問。

蘇如鶴解釋說:“農忙之時不操練,農閒之時天天操練,就在各自村中練習,每村都有一名軍官指導。”

大唐官兵的操練習慣,通常是新兵招募後,花一兩個月時間嚴加操練,熟悉號令和軍陣。此後便鬆懈下來,五日一操就算是精兵,十日一操較為常見,一月一操也勉強說得過去,甚至還有半年一操的!

王鋒惋惜道:“唉,如此精兵,竟有六千,可惜只能選出一千。”

“等擴軍之後就好了。”蘇如鶴也面露心疼之色。

這次徵召全職正兵,不能只看士兵素質,還要按地域進行徵募:陳留一千,匡縣一千,鄢陵一千,潁上降兵一千(全為弓兵)。

鄢陵縣的農兵編練時間最晚,加起來只訓練了兩三個月,與普通鄉勇相差無幾,但也必須徵召一千人。

若只徵召陳留縣的精銳農兵,一來容易形成軍中派系,二來會嚴重減少陳留縣農村的壯勞力。

接下來,輪到匡縣農兵出場,果然表現差了許多,但依舊能勝過官府的鄉勇。

直至鄢陵縣農兵出操,場面可謂混亂不堪,列隊時還算整齊,一旦變陣便狀況百出。

李邦華嘆息道:“只能從矮子裡拔將軍了,此次出兵以陳留老兵為主,以匡縣士卒為輔,鄢陵兵還是拿去守城吧。”

最後選兵,以村為單位挑選,只挑部分表現最佳的。

在農兵轉正兵時,農兵軍官轉為正式軍職,軍餉按軍職提升。若有未選中的農兵軍官,依舊保留其軍職,但這種軍職並非正式。

沒被選上的陳留老兵滿心不爽,自認為比鄢陵的弱兵強百倍,李佑只能派宣教官去安撫軍心。

足足挑選了三天,四千正兵終於選定。

軍旗稍有改動,依舊是靛藍色棉布,旗面上繡了“天下大同”四個字。

蘇珙和他的兄弟們,被打散編入各部。

若再加上李佑的親兵“虎賁軍”,以及軍法官、宣教官、水師官兵等等,正兵實際上已超過5000人。

三縣之地,要養活五千多正兵,軍費開支堪稱驚人!

總是能立下戰功的吳勇,因前段時間立功,此次升任“虎賁軍”隊長,手下管轄三個十人隊。

被迫充當嚮導,帶領李佑奇襲潁上軍營的熊耀,因他屬於弓兵這種技術兵種,且本身也是軍官,此次被提拔為哨官,手下管轄九個十人隊。

蘇珙同樣擔任弓兵哨官,他練過射箭,雖說管轄九個十人隊,算上底層軍官,實則統兵一百。

統兵一百,也算是個百人將了,蘇珙只能如此自我安慰。

整編正兵完畢,沒選上的農兵,留下兩千精銳待命,其餘全部返鄉。這些農兵也要堅持操練,一旦遭遇大規模官兵圍剿,李佑隨時可能迅速集結上萬人參戰!

接下來半個月,全部正兵和兩千農兵在校場操練,主要練習與弓兵的配合。

四月底,誓師出征。

先遣水師假扮商船,運送李佑的親兵前往尉氏縣。

前些日子舉族投效的劉氏,有個秀才叫劉同予,如今任職軍中文書。劉同予身著華貴服飾假扮富商,張鐵牛、劉柱等人扮成家奴,竟只花了五錢銀子,就買通守城門計程車卒進入城中。

“殺!”

張鐵牛從箱子裡拿出斧頭,劉柱抽出鋼刀,在城門口一陣砍殺。

就連秀才劉同予,也拔出文士劍加入戰鬥。

一共十多人,竟然就這樣佔據了城門,“商船”上埋伏的虎賁軍立即趕來增援。

由於李佑聲勢浩大,周邊諸縣的知縣,都像模像樣地募兵守城。

但全是徒有其表!

否則,西邊的黃巢,就不會只用兩個半月,便迅速攻佔三座縣城。這尉氏縣的官兵亦是如此,剛開始還比較認真。可左等右等,等了李佑一年都不見動靜,於是漸漸放鬆警惕。只要給了銀子,他們連進城貨物都懶得檢查,致使張鐵牛等人得以攜帶兵器入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