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然在俯身看著一名員工手工貼電容,張自武的聲音卻在他耳邊響起。
從對方的話裡能聽出,帶著心疼和不以為然的意味。
工位上的小姑娘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大人物,拿著鑷子的手都在微微顫抖。
程然衝她微笑,安撫她緊張的情緒,同時為了不打擾他們正常工作,起身繼續往前走去。
“武哥,你說一臺收音機或者一臺電子錶上,什麼最重要?”
程然的目光看向忙碌的車間,口中卻朝張自武反問道。
“那當然是晶片啊,別看咱們現在的利潤比老華隆高出不少,但和這些晶片廠家比起來,那連湯都算不上。
不過這也沒辦法,人家是發達國家,玩的是高科技,咱們也就能賺點辛苦錢!”
張自武能將華隆經營的有聲有色,自然對這些工藝還是有所瞭解的。
但他說著說著,語氣就變得失落起來,任誰眼睜睜看著別人在上游薅自己羊毛,都不好受。
程然的臉色同樣嚴肅,但還是耐著性子解釋道:“科技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不管怎麼緩慢,總得先行動起來。
今天你可以做好貼片,明天或許你就能有機會參與封裝環節,總比一直跟在別人屁股後面吃灰強吧!
還有哪一點,你考慮過沒有?代工的技術門檻並不高,我們能做,只不過是搶了政策的先機。
隨著鵬城開放政策越來越完善,以後會有大批的製造業工行湧入,別人會和你拼價格,拼質量,尤其是那些小工廠。
人家船小好調頭,你呢?守著這麼大的攤子,這麼多兄弟姐妹跟著我們吃飯,我們拼得過嗎?
別以為那些老外現在和你笑嘻嘻的,就會一直給你生意做,他們是無利不起早,等有別的羊群能提供羊毛的時候,就是他宰殺我們吃肉的時候!
不掌握一定的話語權,我們永遠只是被剝削的物件!
順便再糾正一下你,雖然我們的國家很窮,但是我們的晶片水平,至少現在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落後!”
“真的假的?”張自武一臉的不相信,別說是他,就是劉文華等人也對此事一無所知。
在那個連吃飽飯都成為一種奢侈的年代,誰會去關注這種事情。
程然曾經看過一篇報道。
1951年,我國就從東德引進了相關技術,並在京城酒仙橋建立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子管廠。
再加上1972年中美關係開始改善,我國引進了很多晶片相關的技術和裝置。
在瞭解到積體電路利潤豐厚的背景下,我國陸續有四十多家積體電路廠建成投產。
但是我們國家長期被西方國家封鎖,對晶片應用領域缺乏足夠的瞭解和前瞻性。
1973年,我們決定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3英寸晶圓生產線的時候,比我國的臺灣地區提前了兩年,比韓國提前了4年。
這就導致根本沒有迭代更新的方向,更不用談符合摩爾定律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