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姐在這兒充當擠兌王秋芸的主力,李秋生就用不著再親自上陣了。
一家人加上趙盼弟,都在這兒各自忙碌著。
二姐在切那些已經煮好的心肝肺大腸等豬下水。
切好之後直接裝盤,再弄一碗蒜泥,蘸著吃就行了。
趙盼弟在那剝蒜。
李冬霞跟李冬生,就各自守著一口灶臺燒火。
兩口灶臺裡,各自燉著一個大豬頭,上邊摞上籠屜,蒸玉米窩頭。
大伯母跟三嬸兩人,也是一人守著一口灶臺,將已經和好的玉米麵,團成窩頭放到籠屜上。
那邊還準備了幾棵大白菜,一盆泡好的幹木耳,一盆曬的茄幹,一盆曬的小魚乾。
這些東西,一看就是大伯母準備留著過年的,這次也算是大出血了。
不過她也不虧,這些豬頭肉、豬下水、鹹豬肉,外加那兩袋子的玉米麵,大伯母跟三嬸兩個,肯定得留下一些。
隨便留出點來,也比她這些東西值錢。
李秋生也問過了,這大白菜可以涼拌個豬頭肉。
用大伯母的話說,光吃豬頭肉,那得多少啊?拌個白菜,還能多吃兩筷子。
李秋生也覺得拌個白菜不錯。
光吃豬頭肉太膩了,加個白菜一拌,清爽解膩。
當然,估計也就他自己覺得光吃豬頭肉膩。
柱子他們那幫人,一年到頭都見不著點油水,都恨不得抱著豬頭啃,哪裡會覺得膩啊。
那幹木耳和茄幹,就炒個鹹豬肉行了。
小魚乾則切點蔥花、蒜片、幹辣椒,清蒸。
話說李秋生還就惦記著這清蒸的小魚乾。
魚是從後邊水庫裡捕的,
當地叫小黃杖子,魚不大,也就十來公分長短。
醃曬乾之後,放點蔥花蒜片辣椒一蒸,那叫一個香。
這也算是李秋生童年時期難得的美味了。
可惜自從離開家鄉之後,再也沒吃到過。
前世活了那麼多年,大魚大肉的也吃了不少,可他就惦記著家鄉的這道菜。
這一次,終於又能吃上了。
李秋生都已經有點迫不及待了。
只是這飯菜還得等一會兒才能做好。
李秋生便拿了一條煙,又拿著李春生買回來的那些花紙、釘子、木條等材料,來到他家這邊。
這邊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屋裡打掃乾淨了,棚子也拆掉了,院子也平整好了。
等中午吃了飯,下午的時候,就先刷牆、刷門窗、糊頂棚。
明天搭棚子、修廁所,時間來得及的話,就一發把地面也打了,來不及就後天打。
算算時間,到過年的時候,水泥地面差不多也就乾透了。
柱子他們還在收拾一些邊邊角角,李秋生過來後,先將那些釘子、木條、花紙交給李書安,讓他看看合適不。
然後將那條大前門拆開,給眾人每人分了一盒。
現在農村這裡,大前門就算是最好的煙了。
三毛五一盒。
村上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捨得買。
也就陳國成、陳國亮這樣的,才會常年抽大前門。
再就像柱子他們這些煙癮不太大的年輕人,偶爾買個兩毛七的豐收煙放在口袋裡,見了人就拿出來充充面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