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期臉色驟變,袖口微微發抖。
剛開始的那幾年,他其實每月都有按時喂的。
可後來,他覺得那麼好的玉靈草給山魈吃了太過可惜,便暗自剋扣掉了一些,塞進了自己的肚子。
不待回答,銅錢忽地一跳,第二爻由陽轉陰,卦象頓成火水未濟之象。
“果然。”
玉骨上人冷哼一聲,“玉靈草性陰,本該調和山魈兇性,你卻暗中剋扣,偷偷服用,導致體內陰陽失衡。”
她袖袍一拂,銅錢“錚”的一聲嵌入案中,“九四爻變,寒氣衝心——你近來修煉時是否常覺氣海滯澀,靈力不濟?”
眾弟子譁然,張伯期面如土色,伏地不敢抬頭。
玉骨上人閉目片刻,再睜眼時,語氣冷然。
“未濟卦終能渡,但你心術已偏。即日起,去伏獸崖面壁百日,每日以自身精血餵養山魈,償其所欠。
若百日之後,獸性仍不能馴……”
她指尖一彈,一枚銅錢“叮”地釘在張伯期面前,“則你體內陰毒不可盡去,修為再難寸進矣。”
張伯期面色慘白地謝過玉骨上人後,跌跌撞撞地離開了聞道堂。
經此一遭,聞道堂中氣氛沉重許多,不少翹首以盼,希望能得到指點的弟子,心情都變得忐忑起來。
更有一部分弟子,在心裡暗暗祈禱,千萬不要挑中自己。
玉骨上人卻不管這麼多,隨手再次往人群中一指,“你,可有所求,或有所惑?”
被指到的那名女弟子倉皇起身,連忙搖頭,“弟子無所求,亦無所惑也!”
玉骨上人臉上露出微妙的神色,輕笑著搖頭。
“江河不語卻奔流,明月無心自照人。強說無惑已成惑,執迷不求便是求。
《道德經》雲‘知不知,尚矣’,你卻連‘不知’都不敢認。罷了,坐下吧。”
女弟子冷汗岑岑,頂著其餘人複雜的目光掩面坐下。
玉骨上人目光在人群中來回巡視著,最終點向了一人,“你,可有所求,或有所惑?”
那女子起身,慎重地向上人行禮後,方才道。
“弟子方綺羅,入門修道二十六載,每日勤勉修行,不曾鬆懈,然家中高堂年邁,綺羅乃家中獨女,未能侍奉左右,慚愧不能自已。
綺羅修行至今,方知凡胎求道,實乃逆水行舟。此身尚在五行中,卻欲跳出三界外,何其難也!
綺羅不求成仙,但求能早日得歸家中,以餘生侍奉高堂。”
此話一出,滿堂皆驚。
雖然仙門雜役不得長生,但修習仙人之法,不僅能強筋健骨,百病不侵;還可積攢靈石,以資家用。
若是表現上佳,得上師賞下“舉薦令”,更可憑藉此令舉薦子孫後代入太玄宗,繼登雲梯,續問道之途。
雖仙徒者,不得逍遙久視,卻勝過俗世勞碌百年。
是以如方綺羅這般,欲主動脫離仙門而去者,少之又少。
玉骨上人聞言,平靜地打量了方綺羅一眼,只道。
“入我太玄時,爾等當知我道門規矩。求道之人,最忌心志遊移,汝今日此言,已是道心渙散之相。念汝孝心可憫,姑恕其過。”
方綺羅聞言,臉上浮現出一絲無奈苦笑。
道心渙散麼?或許吧。
這二十六載歲月,她每日鋤藥驅蟲,打坐行氣。
可終究是沒有靈根,進度緩慢,每日修行所聚之靈氣,十不存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