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藥局,原名和劑局,是南宋時候安溪縣令陳宓所建。
在當時,和劑局將各地收攏上來的藥材炮製成成品藥,再由惠民局免費診療,出售給當地百姓。解決了當地百姓無醫無藥的困難。
該局一經推出,隨即大受歡迎,很快便推行到了全國。
元時將惠民局與和劑局合而為一,改稱惠民藥局,仍襲舊制。
明太祖皇帝覺得這項制度好,有利百姓,於是在各地興建了許多惠民藥局,並設立中央惠民局,交由太醫院管理。
同時特別規定,惠民藥局的藥材只能出售為外面藥材的半價,且醫生診療免費,以利於天下百姓。藥材由各地稅科供給,而惠民藥局所需的錢財,則由朝廷每月發放。
這樣看來,惠民藥局應該是個利國利民的好地方。
但是,在貪腐成風的明代官場,好的制度怎麼可能持續得下去呢?
藥材,有,確實有,半價也是半價,但這些藥都是粗重苦澀,難以下嚥之物,即便如此,大部分也是腐爛發黴,無人再收的垃圾。這些東西要是能按藥材的半價賣出去,那可是能賺不少呢。
至於原本該供給惠民藥局的藥材,都被摺合成人參、鹿茸、靈芝等百姓萬萬吃不起的東西,不等進了惠民藥局的門就送到各大員的家裡去了。
而原本朝廷該下發的銀兩,經過幾道手,一再盤剝,就是幾個醫師的俸祿能準時發放都算是燒高香了。
更兼此地沒有油水,撈不著偏門,又整日與下里巴人打交道,乃是太醫院裡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瘦缺。被送到此地的醫生,都是些無錢無勢,此生再不得進步者,能有多少人才。
賀懸原身,就是因為無錢無勢,雖然家裡只有一戶,在太醫院得了一職,但卻是這最沒人去的位置。
如此幾番下來,這裡藥物差,醫生差,百姓有錢的,都去尋找民間醫生,無錢的,寧願硬熬也不會來此,偌大的惠民藥局,唯一能惠到的幾個民,就是賀懸這幾個沒有關係的醫戶,有了個可以混吃等死的地方。
在這裡供職的幾個醫師,每日除了喝茶下棋,就是吹牛打屁,每日浪費光陰,以圖退休罷了。
賀懸看著藥屜裡發黴腐爛的甘草,眉頭深深皺成了一個川字。
那吃燒餅下棋的高個子見賀懸盯著藥屜,不由得好奇問道:“怎麼了,看那藥幹什麼?”
他是這惠民藥局的內科醫生,名叫丁志學。與他對弈的矮個子名叫劉拆,是小兒科。簾子那頭的龔姑娘,是婦科,而賀懸本人,則是外科。
“沒什麼,這藥……”賀懸想說什麼,但嘆了口氣,沒說出啥。“你們先下吧,我看會書。”
賀懸擺了擺手,坐在桌子上,從旁邊的書櫃裡拿了一本書看了起來。
惠民藥局的現狀,僅憑他一人是改變不了的,他說再多也沒用,想要做點實事,唯有跳出這藥局的圈子才行。
賀懸本人來自二十一世紀,雖然學了好多年醫,但他所依賴的一切現代器材和藥物這裡都沒有,而這個時代醫生所用的藥材他一概不知,所以急需學習補充
原身自然掌握了許多醫學知識,但他本人醫術卻不精湛,不然也不會搞出枯痔散這種狠活。賀懸雖然繼承了他的知識,但若是不多做學習,就這樣出去當一個吊兒郎當的大夫,他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於是,賀懸不再多想,只是專注於面前的醫書,打算多學些知識。
【婦人誤吞金,則取水銀一升服之,立出。】
這寫的什麼亂七八糟的!賀懸憤怒地把醫書合上。
服水銀,還一升?這是治病還是害人啊。
賀懸把書翻過來,看看是什麼書這麼逆天。
《古今奇方》
一本記錄了各種鄉野偏方怪方的書。
賀懸把書放回去,開啟自己的書櫃,發現裡面都是些差不多的偏門書。
好嘛,這下知道那枯痔散哪來的了。
賀懸無奈地捂住了額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