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陽節,本來是趙重陽的9歲生日,但這次的縣試就定在重陽節。所以,初六這天,家裡就提前為他過了生日,初七這天,家裡就安排了一個車伕和一個16歲的家奴趙安,陪著趙重陽去縣城。
給他駕車的車伕不是別人,正是錢先生17歲的小兒子錢小安。錢先生雖然不會功夫,但他的兩個兒子錢小波和錢小安自幼就和鏢師的子女一道習武,武功也是不錯的。
這次他們十個原來威遠鏢局的子弟接受趙重陽的聘用,到達趙家莊後,他和大哥錢小波一道被留在了趙家莊,其他八人則到了劉家村。這兩兄弟不但功夫不錯,而且從小跟著錢先生學習記賬,所以稍加培養一下,當帳房是沒問題的。
正是由於有這一技之長,他兄弟二人被留在了趙家莊。到達這裡後,為了把二人培養成理財高手,趙重陽教會了他們用阿拉伯數字記賬,並運用數字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算盤雖然產生於宋代,但這個時代在的人只能進行加減運算,並且加減法的口訣也還不完善。趙重陽是珠算愛好者,不但在前世學會了乘法,還給一個老會計學會了歸除。
現在,他把準備把珠算的加減乘除全部教會他們,並安排錢小波一邊負責趙府的安保工作,一邊接手趙家的賬目,今後如果沒有其他合適的人,錢小波就是他所在集團的財務總負責人……
趙家莊離縣城的距離比離南京府城還遠一些,所以趙家除非必要的生意往來,一般不去縣城,都去府城南京購買所需的物資。因此,趙重陽雖然九歲了,卻只去過縣城一次。
趙家在縣城自然是有店鋪的,既然是小少爺要來考試,縣城趙家店鋪的掌櫃早就準備好吃住的地方了。
到了這裡休息一天後,重陽節這天天不亮趙重陽就吃了飯,由老掌櫃親自陪著來到了縣學。
考生進場了。為了防止考試作弊,差役們對考生夾帶紙條等作弊行為進行了嚴格而認真的檢查。考生全部排著隊接受差役的搜查。
突然,趙重陽看見一個差役趁別人不注意,偷偷地從自己的包裡摸出一張紙條藏在手裡,在搜前面一個考生的提籃時,亂翻了兩下,搜查的兩人,就拿出那張寫滿了字的紙條說那人作弊,把那個考生扭到了兩個主考官面前。
那個考生竭力申辯,說紙條不是他寫的。
趙重陽聽聲音和看背影感覺受冤枉的考生很熟悉,提著籃子跑過去看,原來是和他一起讀私塾的同窗黃鳳明。
他知道,黃鳳明是一位很有實力的考生,過縣試和府試都很有希望的,何況還是那兩個差役誣陷他。
趙重陽不覺義憤填膺,走向前去對兩位考官說:“我親眼看見這張紙條是這個差役放進他籃子裡的。這位黃兄是我的同窗,學問一向不錯,根本不會作弊。”
只有副主考官顯得很不耐煩,說道:“誰有時間聽你倆申辯,兩個差役又不認識你們兩人,有必要陷害他嗎?你再為他開脫,就同他一道取消考試資格,三年之內都不準考。來人啊!把這名考生押下去關起來,待考試完畢後再處理。”
這時,主考官終於發言了:“且慢,事關一個考生的前途和清白,必須要搞清楚事情的真相。”
副主考道:“大人,現在考試在即,哪有時間慢慢查證。何不等考試完畢後,查證清楚,如果屬實,證明他該受懲罰,如果不屬實,給他恢復名譽就行了。”
趙重陽見主考官似乎要接受副主考的建議,心裡大急,高聲道:“主考大人明鑑,這副主考官總想幫著差役解脫,阻撓大人查詢真相,我懷疑這兩位差役很有可能就是副主考大人指使的,否則兩位差役不會冒著坐牢的危險故意栽贓陷害黃兄。
試想縣試一過,縱使大人你們查明瞭真相,這位黃兄一樣地錯過了這次考試,要等三年後才能考,不查明這位黃兄三年後同樣能參加考試,這結果還有用嗎?
說穿了,副主考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想要黃兄參加今年的考試。其實,只要大人允許查此案,片刻功夫就可以搞清楚事實真相,不會耽誤正常考試。”
主考官道:“這位小考生說得有理,我差點上當了。那請問這位小考生,你有什麼好的方法查清楚這件事嗎?”
“只要大人允許我問這兩位官差幾句話,我就立即可查清楚此事。”趙重陽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