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宋

第8章 擴大鋼鐵作坊

趙重陽大學畢業前實習時,在工廠見過鉻礦、鎢礦和錳礦,所以他敢肯定那是鉻砂。而黑色的鎢礦砂肯定比這個還要沉。

“只是不知道這種礦砂就是這幾百斤,還是另外還有出處。”趙重陽心裡道。於是便問劉玉華:“舅舅,這種礦砂你們是哪裡弄來的,還有嗎?”

劉玉華道:“還有,就在產鐵礦的那片山嶺的對面山上。只是不很集中,東一塊西一片的,就是人們所說的雞窩礦。

當初找人看礦山時,我以為那是鐵礦的一種,誰知挖回來後,認礦的師傅說那不是鐵礦,所以我們就丟在那裡一直沒有用。不過那片山是無主之地,如果有用,可以隨時去挖回來。”

“那好吧,既然是無主之地,那個東西我們需要時可隨時去弄來,當然,最好是在那附近修一個簡易的莊院,空閒時在那裡遊玩一番,挖礦時可以住在那裡。

當務之急是我們把鍊鋼的平爐、轉爐先弄好。這次要用到生石灰,叫人馬上去買幾輛車來。今後可以考慮自己弄個石灰窯,反正隨時都要用石灰。”趙重陽說道。

這次,幾個建鐵爐的工人在趙公子趙重陽的指揮下,用了一天時間,就將平爐和轉爐弄好。同時讓木工做了一個超級的大風箱,用牛來拉著動力臂轉動,並透過齒輪帶動連桿讓風箱不斷推進推出,比腳來蹬的風箱風力都大得多。

這些簡單的機械設計,對於學機器製造的博士來說,都是小兒科。在第二次鐵煉出來的第三天,修建的鍊鋼爐正式開始使用熟鐵鍊鋼。”

經過三天三夜的高溫熔合,並加了一部分鉻鐵礦砂,趙重陽讓人把還是高溫的鋼水放入準備好的轉爐中,加上脫氧劑脫氧,最後倒入準備好的模型中自然冷卻。

三個時辰後,得到冷卻了的鋼152斤。趙重陽讓人先打一把大刀來看一下,他舅舅劉玉華選了一塊三斤重的鋼親自提錘上陣,忙活了20分鐘後,終於把大刀打好。淬火後,又用粗砂石開刃。又磨了一個多小時磨出刀刃後,趙重陽找來一節兒臂粗的硬雜木遞給劉玉華。

劉玉華用鋼刀向木材劈去,木材從中斷開,斷口很光滑,說明刀很鋒利。趙重陽又拿來一塊熟鐵,劉玉華將其放在兩塊木板上,劉玉華用鋼刀用力向熟鐵塊中空處砍去,鐵塊斷成兩半,鋼刀卻只有稍許卷口。

眾人大驚失色:“真的是削鐵如泥的寶刀啊。”

聽見大家的叫好聲,趙重陽道:“不,還有些卷口,下一爐我再改進一下,就應該不存在了。”因為他知道,這是鉻的含量還低了些,硬度稍微差了點。

第二天,趙重陽又指揮大家重新煉了一爐鋼。又過了三天,劉玉華讓做工的鐵匠又打了一把刀出來,這一次打磨出來後,無論怎樣砍劈,刀口都不倦了。

鋼鐵都煉成功了,鐵器加工坊的擴建就提到了議事日程。這天,劉家的核心人員和趙重陽坐在一起,開始協商合作的事情。劉家的核心人員主要有趙重陽的二外公,趙重陽的親舅舅劉玉華,堂舅舅(二外公的兒子)劉玉波。

趙重陽首先發言:“二外公和兩位舅舅都不是外人,我們合起來,如果每個月煉出幾萬斤熟鐵,幾千斤優質精鋼,製出幾十把寶刀寶劍,然後配上漂亮的刀鞘和劍鞘,整個鐵器坊的收入起碼是原來的十倍以上。”

他二外公說道:“豈止十倍,三十倍都不止。我們就說幾斤鋼的價格,歷來就有寸金寸鋼的說法,何況這是能製成寶刀的百鍊精鋼。所以說,僅是鋼如果每個月能產上兩千斤,就可值三萬多貫。一年就可以值三四萬兩銀子。加上鐵器和寶刀寶劍的收入,一年的營業額可以突破百萬貫。就算拿一半來開銷,可以他賺上50萬貫錢,而我們現在費盡了的力,純利潤不上一萬貫。”

趙重陽聽見二外公把賬這麼一算,果然如此,他原來也只是感覺短期內利潤會增加到原來的十倍二十倍就已經不得了啦,豈知道會上百倍的增長,這漲幅就確實有些嚇人了。

這時,劉玉華又問道:“我們縣以及周邊地區出鐵礦的地方多,其他人要賣鐵礦給我們,收不收?”

趙從重道:“可以收。但要他們帶樣品來看,如果品位高,我們再派人到礦山上去察看,保證都是這種好礦,並負責運輸,且價格合理,我們可以長期收購。如果是其他匠戶的鐵礦,讓他們用鐵礦來換熟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