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教訓的是!”
劉據緩緩站起身,對著許辰深深一揖。
“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
“據,受教了!”
他此刻,是真心實意地拜服。
許辰坦然受了他這一拜,繼續道:
“殿下若能出去,可以著手提拔幾個真正敢說話、能說話的臣子在身邊。”
“這些人,平日裡或許不招人喜歡,甚至會處處與你作對,讓你下不來臺。”
“但,他們才是真正能助你成就大業的良臣!”
“譬如……據我所知,高祖陵廟那邊,有一位叫田千秋的高廟郎,就是個敢於直諫的忠臣。”
“另外,還有廷尉監一個叫丙吉的,也是個不錯的人才,有擔當,有謀略。”
“這類人,可為諫臣,時刻警醒君王,使其不至於因一時糊塗而鑄成大錯。”
這兩人,都是許辰印象中,在劉據兵敗自殺後,站出來為劉據說話的人。
那個田千秋,在劉據死後,敢於向漢武帝上書,說明劉據的冤情,可見是一個敢於直諫之人,而且後面也同霍光一起輔佐漢昭帝,官至丞相,也是一個人才。
至於丙吉,他可是用命保住了劉據的孫子劉病已。
這位劉病已,可就不得了了,那可是未來的漢宣帝,與漢昭帝一起締造了“漢宣中興”神話的帝王。
而在昭宣期間,丙吉也是官至丞相,甚至封侯,自然可見其能力非凡。
“謝先生指點,等我出去後,定然遵照先生所言,將他們提拔起來。”
劉據再度微微躬身,朝許辰作了一揖。
陰影中,劉徹的目光微微一動。
田千秋……丙吉……
他默默記下了這兩個名字,這才帶著霍光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天牢。
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之中,心中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今夜許辰的一番話,對他而言,亦是一場不小的震動。
……
翌日,早朝。
宣室殿內,文武百官分列兩側。
“陛下,臣有本奏!”
一名官員出列,聲音帶著幾分焦急,“黃河決口,河東郡、上黨郡數縣遭遇洪澇,災情嚴重,百姓嗷嗷待哺,請陛下速派得力官員前往賑災!”
劉徹端坐御座之上,面沉如水。
“嗯?黃河決口?”
劉徹皺了皺眉,這可不是小事,要是處理不好,對現在的朝廷來說,可是一大負擔。
“諸位愛卿,你們誰願意去賑災?”
劉徹知道,這件事不容小覷,一定要選一個能幹之人前往,方能迅速控制災情。
就在這時,丞相劉屈氂立刻出班奏道:
“陛下,臣舉薦右扶風李成為賑災使,李成素有幹才,必能妥善處置災情。”
李成,正是劉屈氂一系的人馬。
朝中數名官員也紛紛附議,皆是劉屈氂的黨羽。
劉徹眼神微冷。
又是趁機拉幫結派,安插親信!
朕,豈能如你們所願?
劉徹內心冷哼了一聲,但他也知道,此時朝堂之中,能去賑災之人,並無多少,除了劉屈氂和李廣利那邊的官員,一時間,他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
“嗯?對了!”
劉徹忽然腦中靈光一閃,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昨日許辰在獄中對劉據所說的話,以及那兩個被特意提及的名字。
田千秋、丙吉……
哼,朕倒要看看,這許辰看人的眼光,究竟如何!
“算了,李愛卿就留在朝中吧,朕自由他用。”
劉徹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