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魁梧的身軀明顯僵了一下,臉上那點因為袁禾而產生的感慨瞬間被驚愕取代。
目光落到嬴浩的身上,典韋濃眉緊鎖,眼睛瞪得溜圓,嘴巴更是大張:
殿下的話,他聽明白了,但這事……讓他上那個什麼宣傳畫?比上陣殺敵還讓人發怵!
“殿下……”
典韋的聲音悶悶的,帶著點不易察覺的委屈:
“俺就是個粗人,就知道聽您號令,護您周全。那……那畫上去給人看,跟耍猴戲似的,多難為情?”
“再說,俺這臉,畫上去怕不是要嚇壞小孩?”
他下意識抬手摸了摸自己虯髯遍佈的醜臉,一臉的不自在。
嬴浩看著眼前這威猛漢子露出近乎扭捏的神情,差點沒笑出來。他強壓下笑意,板起臉,語氣卻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
“老典,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是我大秦的猛將,立下的都是實打實的功勞,怎麼叫粗人呢?”
“你這份忠誠勇武,正是我大秦年輕一代該有的脊樑!讓你上畫,不是耍猴戲,是讓百姓看看,我大秦的功臣是何等英姿!至於嚇壞小孩?”
嬴浩故意頓了頓,嘴角勾起一絲促狹:
“說不定畫出來,更能激發少年人的尚武之心呢?”
典韋被嬴浩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
殿下的道理總是正的,反駁不了。
他憋了半天,臉膛都有些發紅,最終只能甕聲甕氣地應道:
“俺……俺聽殿下的就是。殿下說畫,那就畫!”
那語氣,頗有種壯士斷腕的悲壯感。
“這就對了!”
嬴浩滿意地點頭:
“放心,不會讓你難做。畫師那邊,我親自去點撥。你先去忙吧,過會兒我會派人去畫室,你也一起過來,正好讓他們練練手。”
典韋悶悶地抱拳領命,轉身大步流星地走了,那背影怎麼看都有點落荒而逃的意味。
嬴浩看著典韋離開,嘴角的笑意更深,揮揮手找來影一,嬴浩更是讓他立刻備車,直奔大秦日報社的畫室。
畫室裡,幾位宮廷畫師正對著絹帛和筆墨髮愁,試圖理解殿下口中“更逼真”的畫法要求。
當嬴浩出現,並直接拿起他們平日用來起草稿的木炭條時,所有人都愣住了。
“都看好了,”
嬴浩沒有廢話,直接在一張粗糙的草紙上示範:
“光影、結構、比例。不是讓你們寫意,是寫實!用線條的疏密、輕重去表現凹凸,去抓住神韻。”
隨著嬴浩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個簡單的蘋果輪廓,陰影部分用側鋒塗抹,竟真的呈現出立體的雛形。
畫師們圍攏過來,眼睛越瞪越大:
殿下這手法……前所未見!拋棄了色彩暈染,只用單色線條和塊面,竟能如此傳神?這顛覆了他們固有的認知。
“這叫‘素描’。”
嬴浩放下炭條:
“核心在於觀察和再現。給你們兩天時間,掌握基本技法。兩天後,袁禾和典韋將軍會來,你們要畫出他們的真實面貌,明白嗎?畫得像不像,是你們的第一關!”
畫師們看著草紙上那個彷彿能摸到的“蘋果”,又驚又喜,齊聲應道:“謹遵殿下諭令!”
他們眼中燃起了強烈的求知慾和挑戰欲。
兩天時間,畫室裡燈火通明。畫師們廢寢忘食,對著各種物件瘋狂練習。
第三天,袁禾和典韋如約而至。
袁禾特意換了一身嶄新的深衣,頭髮梳得一絲不苟,臉上是掩不住的興奮和緊張。他抱著一個木盒,裡面是那兩種培育成功的蘑菇樣本。
典韋則穿著他那身標誌性的玄色勁裝,抱著胳膊,杵在畫室一角,像一尊鐵塔,臉色嚴肅得能嚇退鬼神。
他打定主意,就當自己是塊石頭,任憑畫師擺弄。
畫師們早已嚴陣以待。他們讓袁禾坐在靠窗的位置,光線充足。面對這位農家新秀,畫師們屏息凝神,仔細觀察他的面容特徵、神態舉止。炭筆在特製的厚紙上沙沙作響,線條流暢地鋪開,不再是過去那種模糊的寫意輪廓,而是清晰地勾勒出袁禾略顯清秀的臉龐、專注的眼神,甚至衣袍的褶皺都帶著質感。重點描繪的物件,自然是木盒中那兩朵形態各異的蘑菇,在畫師筆下纖毫畢現。
輪到典韋時,畫室裡的氣氛更凝重了。典韋渾身緊繃,努力維持著“石頭”的狀態。
畫師們被他的氣勢所懾,反而激發了創作的慾望。他們大膽地運用粗獷有力的線條,著重刻畫典韋那剛毅如刀削斧鑿的面部輪廓,虯結的濃眉,銳利如鷹隼的眼神,還有那魁梧如山的身形。炭筆在紙上摩擦,彷彿能聽到力量感在紙上迸發的聲音。
數日後,新一期《大秦日報》刊發。
頭版下方,佔據顯著位置的並非朝堂政令,而是兩幅風格迥異卻同樣震撼人心的畫像!
左邊一幅,是袁禾的半身像。他面帶溫和而自信的微笑,眼神清澈明亮,雙手小心翼翼地託著那兩朵形態奇特的蘑菇。畫像旁配以醒目標題:《農家新秀袁禾,巧手育新菇,添百姓盤中珍饈!》,下方詳細介紹了袁禾培育蘑菇的過程、新品種的特性以及其意義。
右邊一幅,則是典韋的全身立像。他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如炬直視前方,玄衣勁裝勾勒出強健的體魄,一股沙場悍將的凜然之氣幾乎要破紙而出。畫像標題同樣醒目:《大秦猛將典韋,忠勇無雙,護國柱石!》,文章簡述了典韋護衛殿下、屢立功勳的事蹟,將其定位為大秦年輕一代的楷模。
這兩幅前所未見的“素描”畫像,以其驚人的真實感和表現力,瞬間引爆了整個咸陽城!
茶肆酒館,街頭巷尾,百姓們爭相傳閱報紙,對著那兩張畫像嘖嘖稱奇。
“天爺!這畫……這畫裡的人像是活的!袁家小哥原來長這樣?真精神!”
“那蘑菇畫得跟真的一模一樣!原來這就是能讓咱飯桌添新菜的寶貝?”
“快看典韋將軍!嚯!這氣勢!隔著紙都讓人腿肚子發軟!這才是咱大秦的好兒郎!”
“原來護衛殿下的猛士叫典韋!畫得真威風!我兒要是能有他一半氣概就好了……”
“這‘素描’是何等神技?竟能將人畫得如此真切?”
畫像帶來的衝擊力遠超文字描述。袁禾一夜之間成了咸陽少年們談論的焦點。那個曾經跟在袁老身後、不顯山露水的農家小子,如今竟以如此光彩照人的形象出現在天下人面前,還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新蘑菇)!羨慕、欽佩的目光從四面八方投來,讓袁禾走路都帶風,腰桿挺得筆直。
典韋的畫像則激起了另一種熱潮。他那充滿力量感和忠誠感的形象,完美契合了大秦尚武的民風和對英雄的崇拜。他的名字和事蹟被迅速傳播,成為無數習武少年心中嚮往的標杆。甚至有人拿著報紙跑到軍營附近,試圖一睹真容。
更關鍵的是,報紙上明確點出,這是“大秦新一代人才宣傳”的開端!
百家學宮、各大官署,乃至市井之間有抱負的年輕人,心思都活絡了起來。羨慕袁禾和典韋的風光之餘,一個念頭在他們心中瘋狂滋長:
“他們行,我為何不行?”
“殿下慧眼識英才,只要做出實績,是否也能像袁禾、典韋一樣,名揚天下,受萬民矚目?”
“那神奇的‘素描’,是否也能畫出我的樣子,讓天下人知曉我的才能?”
一種前所未有的、對個人成就和名譽的渴望,如同野火,在大秦年輕一代的心中悄然點燃。
他們不再僅僅滿足於默默做事,更渴望被看見,被認可,被畫在那神奇的報紙上,成為大秦新一代的驕傲。無數雙眼睛,開始更加熱切地尋找機會,摩拳擦掌,準備在各自的領域大展身手,期待著有朝一日,自己的畫像和事蹟,也能登上那方寸之地,受世人傳頌。
嬴浩站在窗前,聽著侍從彙報著城中各處對報紙畫像的熱烈反響,看著窗外似乎更加充滿活力的街景,嘴角露出一絲掌控全域性的笑意。魚兒,開始主動咬鉤了。
袁禾與典韋的畫像如同兩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在咸陽,乃至整個大秦官場激起了遠超嬴浩預料的狂瀾。
朝會剛散,李斯與馮去疾這兩位帝國重臣便罕見地聯袂尋到了嬴浩處理政務的偏殿。兩人步履匆匆,臉上那份素日裡深藏不露的沉穩,此刻被一種混合著驚異、急切甚至隱隱焦灼的情緒取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