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桓階來到桂陽以後,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大湊山進行招募有經驗的礦工、匠人。
這些人才是寶貝。
桓階不理郡務,一門心思的泡在大湊山的礦場裡面,他不恥下問,每天跟著礦工、匠人一起工作,研究如何提高產量,也在摸索著金官的制度。
以前的管理鬆散,就是派遣一個人過來,當金官,剩下的讓他一個人去制定。但是桓階卻志不在此,他一門心思要摸索出來一套可行的制度。
摸索的同時,招募行動也在同時進行,大湊山礦工的待遇不算低,還有劉賢強硬要實行的撫卹制度,使得周遭有不少壯丁都投入了進來,整個大湊山礦場就開始敲敲打打的建造起來。
有了老匠人的幫襯,很快大湊山就有了金銀產出,那麼接下來就要摸索著鑄錢了。
鑄錢這個工作並不複雜,複雜的是要跟百姓鬥心眼。
原本五銖錢的名字,就是因為這個錢重量是五銖,但是隨著董卓亂漢,他燒燬了秦始皇鑄造的金人,造出來了大量的小錢。
董卓鑄造的小錢重量非常輕,文字也不清晰,直接導致當時出現大規模的通貨膨脹,當時長安洛陽一帶一石谷需要一萬錢。
後來到了劉備,又發明了一種直百五銖,意思是用一文錢當一百文用。
本質上,劉備做的事情和董卓做的一樣,都還是掠奪百姓財物。
除此之外,還要預防百姓剪邊。
剪邊是用工具,將整個銅錢打磨掉三分之一,用剪掉的銅重新鑄幣,為了一分錢當兩分錢用。
預防方法也很簡單,要麼是如同漢靈帝一般,從內裡方孔延伸出去一條陽線,要麼是如現代一般,用鋸齒代替。
眾人商議數日,最終採用鋸齒的方法,但是限於技術,周圍的鋸齒沒有那麼規整。
因為桂陽造出來的錢幣重量足稱,又有防剪邊的措施,很快就在各地推廣開來,而原本各型各樣的五銖錢,漸漸被政府以低價收集到一起,又鑄成了新的五銖錢。
新五銖頗為值錢,往往市面上舊錢十文,新錢只用五文、六文就能買到,因為造錢的同時也在打折收錢,也算是變相的良幣驅逐劣幣。
但是桓階無意收割二郡的財富,往往派遣商隊拿著新錢去外地購買產物,不到兩三個月的時間,光是大湊山礦場產出,就幫劉賢積累夠了出征物資。
同時探礦隊也沒閒著,他們在三月之間又在桂陽探出來了一處銀礦、一處鐵礦。
鐵礦可以打造武器、農具,而銀礦則可以直接購買東西。
眼看著大湊山的情況趨於正規,桓階這個名義上的郡丞才開始入主郡守府。
趙範雖然有一定的野心,但是有魏延率兵三千駐守桂陽,甚至桂陽的守城部隊都是零陵軍的兵馬,自己的任命也是從零陵傳來的。
無奈之下,只能認了命,心甘情願的當起來一個吉祥物。
但是桓階卻不會放過他,反而屢次給他安排任務,今日要去督促下面幾個縣整改臭水渠,明日要去搜羅造船的工人,讓他一時間有些恍惚。
到底誰是太守,誰是郡丞?
但是很快他就發現,整個太守府已經都是桓階的人,上上下下的郡吏都對桓階服氣,這才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