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來瞧熱鬧的書生們不知凡幾,書生最愛議論朝政,激揚意氣,暮雪話落,不過片刻沉寂,那些反應快的書生們便轟然議論起來。
“就說青王怎會棄南宮二小姐這樣的佳人去娶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原來是瞧上了夜家的兵權。”
“說的是啊,哪有不顧自己名聲,寧肯背上不孝不悌的名聲也只要美人兒的,原來根本就是別有用心。”
……
書生們這邊一帶頭,百姓們也都紛紛被點醒,跟著議論起來。
“哎呀,青王到現在都還沒給太子殿下行禮呢,看來果真是……”
“這夜家受朝廷重用,竟然存有不臣之心,果真是臭蟲蒼蠅都不如。”
……
庶民們可沒大臣心裡的那些彎彎繞繞,在他們看來太子乃是正統,是皇上欽定的儲君,且軒轅逸筠文武雙全,天賦凜然,三歲能詩,六歲便寫論策,十二歲便能計退南風國大軍,不戰而屈人之兵,十四歲更是匿名高中解元,更兼他體恤百姓,孝順純善,親厚兄弟,即便瞧著清冷了些,也是他們的好太子,有人謀劃太子之位,那便是謀逆,便是動搖國之根本。
國家動盪起來,往往禍及的都是百姓,他們也要跟著遭殃,故而他們當下便譴責了起來。
暮雪當然知道自己這話會引起怎樣的轟動,給軒轅修筠和夜家帶來怎麼樣的麻煩,若不然她也不會白費口舌。只是她本想著這話傳出,百姓們也不過私下議論一下,卻沒想到他們竟敢當著軒轅修筠的面兒便紛紛譴責了起來,這一方面是各國一向言路開明,並不限制百姓議論國事,更重要的是,軒轅逸筠這個太子深入人心。
軒轅逸筠乃明帝髮妻所出,他未足三歲生母便過世,其生母孃家勢微,明帝顯然也非重情之人,髮妻過世兩年便迎娶了繼室,後其登基為帝,雖追封髮妻為宸後,可卻也封繼室蕭氏為正宮皇后,且多年來恩寵有佳。
軒轅修筠只比軒轅逸筠年幼三歲,軒轅逸筠能夠在孤立無援的環境下長大,且安然活到了現在這已是不易,他竟還能穩住東宮之位且民心所向,可見他的心智非人。
憑心而論,若是她換成是軒轅逸筠,只怕也未必能比軒轅逸筠現在做的更好了。
而且蕭靨兒鍾情軒轅修筠,軒轅逸筠卻一直冷眼旁觀,瞧著夜子月和軒轅修筠夾纏不清,瞧著軒轅修筠籠絡威遠將軍府,這叫暮雪不得不懷疑是軒轅逸筠是樂見此事的。
正所謂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青王和夜家聯姻,不僅不能威脅到東宮,反倒更利於東宮,相信這個道理軒轅逸筠必定深懂,且運用自如。
這般想著,暮雪瞧了眼軒轅逸筠,卻見他端坐在馬背上,至始至終,神色不曾有一絲改變,暮雪眸光微閃,垂了眼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