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三年,四月十五。
一支摻雜漢胡的商隊來到王師營中。
而領頭的商隊首領,正是喬裝打扮的於節庵。
起初,蕭逾明等人都好奇,正戰時,何故有商隊尋來?
而且還是胡漢皆有的商隊。
直至眾人見到那商隊領袖之後,才算恍然大悟。
原來那商隊領袖乃是早前返回江南的於節庵。
此刻,王師主帳內。
嬴淵向眾人解釋道:“二月初,在定下北伐事宜後,我便差人告知廷益。”
“由他北上出關,前往韃靼,與廷益同行來此的胡人,乃是我們出關時的嚮導。”
讓於節庵去接觸韃靼,除了索要一些嚮導之外,還有就是與韃靼建立一種聯絡。
嬴淵若是跨過陰山,唯一的盟友,不是陝西、寧夏下轄各衛。
而是韃靼。
“廷益,你來說一下韃靼情況。”
嬴淵端坐在椅子上,悠閒地喝著一杯茶。
自來到賀蘭山腳下,紮營半月有餘,他還是頭次這般暢意。
於節庵緩緩開口道:
“此去韃靼,我見到了阿祿臺,此人已骨瘦如柴,就連話都說不完整,約莫也就近兩個月的功夫。”
“阿卜只俺明確表示,倘若我軍與瓦剌兵決戰之際,他們可提供兵力協助。”
韃靼的情況,與嬴淵預想的結果差不多。
蕭逾明皺眉道:“瓦剌與韃靼近年來雖互有爭端,但說到底,他們是兄弟部落,同活在草原。”
“真到了節骨眼上,他們若是突然反水該如何是好?不能將指望放在韃靼身上。”
陳大牛抱拳道:“元帥,蕭將軍說得對,異族不可輕信!”
嬴淵擺手道:“眼下當務之急,不是要信任韃靼與否,而是要了解草原情況。”
他遲遲不肯跨過賀蘭山與陰山。
就是擔心現在掌握的情報太少。
此番跨過那兩條連綿山脈,在大周的歷史上,還是頭一次。
所以,必須謹慎,必須保證萬無一失。
否則,一旦失敗,只怕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大周對外戰略,將會選擇較為保守的方針。
嬴淵想要做成此生想做之事,便也就遙遙無期了。
“如今有了廷益帶來的這些嚮導,對咱們來說,也算如虎添翼了。”
聽到這裡,諸如嶽峰等將領便是眼前一亮,陸續開口道:
“嬴帥的意思是,如今可跨過賀蘭山了?”
“嬴帥,讓俺領兵先打頭陣?”
“陰山那邊情況如何?”
“...”
自離開京城後,眾將士心中都憋著一股勁。
然而,不等嬴淵回應諸將,於節庵忽然再次開口道:
“知道你們心急,但是先別急。”
“要等到李川李將軍那邊先跨過陰山之後,我們才能有所行動。”
等李川?
這是為何?
有一名來自王子騰帳下的將領,名叫王忠毅,此人曾與嬴淵一同出兵救過天子,此刻,正不解道:
“李先鋒那邊,滿打滿算,也就四千騎兵,並非主力。”
“先前錦衣衛來報,馬哈木之子脫歡不是已經派兵去駐紮陰山幾座關隘?”
“這時,讓李先鋒那區區四千騎兵跨過陰山,豈不是天方夜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