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說:“什麼條件都行嗎?”
“什麼條件都行!”
老者點了點頭,說:“那好,我就為這一城百姓為你宋國走這一程,還請照顧好我這孫兒,另外你們需要派一個說話能算數的人和我同行。”
隨後宋公派了華元與老者同行。
兩人從城牆吊下去,很快就來到楚軍門口,楚軍將士呵斥道:“什麼人?”
老者作揖回道:“楚國令尹孫叔敖故人前來拜訪!”
孫叔敖營帳,孫叔敖見到了老者,作揖後問道:“前輩別來無恙?”
老者回禮道:“多謝關心,不過今天我是為宋國而來!”
孫叔敖有些難做,老者取下額頭上的白布,露出那一抹神印。
“你是白氏子?”
老者微微笑道:“正是,我是當代白公的三弟白德,原本我是並不願參與到楚宋之間的戰爭的,這也不合白氏誓言,不過為了宋都百姓,我不得不來。”
“宋都怎麼了?”
“令尹可知,宋都之中已然出現易子相食的情況,這已經不再是諸侯之間的戰爭了,已經是消滅國人的屠殺了啊!”
孫叔敖雖然很難受,但是也不該做主,白德繼續說:“如今楚軍已然圍困九個月之久,就算楚國的千里國土都是良田,恐怕也供給不了三軍長時間在外征戰吧?”
孫叔敖也沒辦法隱瞞了,說:“不瞞您說,我楚軍也剩不了多少的軍糧了啊!”
白德說:“楚國這次的目的是降服宋國而不是消滅宋國對嗎?如今宋公託我給諸位說,他願意投降,你們目的不是已經達到了嗎?
如果你們還要圍困,除了得到一座佔據不了的死城,獲得被列國可以隨意討伐的惡名,還能有什麼利的地方呢?而且我已經去信回白國了,如果你們還是不撤軍,十日之內,白軍必到。我想就算是天下諸侯也不能說我白國的這次的出兵不道義吧!”
孫叔敖仔細思量後決定同意白德的提議,於是帶著白德和華元前往面見楚莊王,楚莊王聽完後也是擔心軍卒久在國外,國內田地無人耕種,勢必荒蕪,釀成來年糧災。認為再圍困下去,也無利可圖,反而還會有害處,也就同意和宋國議和。
很快,楚莊王和宋公築臺盟約,約定宋國以華元為質,楚國釋圍罷兵而回。
在班師的路上,楚莊王對著孫叔敖說:“白德是個真正的君子啊!有禮有節,有德有仁,另外還不失才能,要是給我楚國多好啊!”
孫叔敖回答說:“白國多君子,其中以白氏子為甚,他們是天下人的標杆,也是天下人的鏡子,有這樣的鏡子,天下才不會太過於殘暴啊!我也是受他們的恩惠頗多啊!”
楚軍一退,三天後,白國支援宋都的糧食車隊很快就到了,很多是白國在周圍國家購買的,所以才會這麼快。飢腸轆轆,餓的骨瘦如材的宋國人,看著一輛輛糧車,在看著車上身穿白衣的白國人,彷彿看到了潔白的天神下凡解救黎民。
有的人甚至不自覺的朝拜了起來,惹得白國人不斷解釋安慰,在放粥的時候,一個人喝著粥卻突然嚎啕大哭了起來,有人問他哭什麼,他說:
“就一天,只要再扛一天,我女兒就不會死了啊!我是畜生啊!為了自己活命,卻和其他人交換女兒相食。”突然他站起來,看著一個白氏子,怨恨的說:
“你們為什麼不早點來,再早點來一天,我女兒也不會死,為什麼?為什麼?”說完一頭撞牆而死。
白德對著趕來送糧食的白虞說道:“這就是我白氏存在的意義啊!”
楚莊王圍困宋都的意義是十分大的,圍宋,前後達九個月之久,晉國始終不敢出兵,足見楚國霸勢強盛。雖以楚國無功而返告終,但諸侯列國見楚國居然能夠支援三軍在外征戰半年,卻沒有後顧之憂,更是感到畏懼了。
-----------------
楚莊王逼宋從楚,不輕易舉兵攻城,後見其窮困難支,又主動撤兵。這種兵臨城下,圍而不破、逼其誠服之舉,也屬我國軍事史上罕見的戰例,具有深遠的影響。
——《論古代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