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十八年,白國一百七十五年
齊頃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晉國撐腰的莒國,目的是為了擺脫晉國的霸權。而後齊頃公為瓦解晉國東方的戰略碉堡魯國,加大對魯國聯絡。
此時魯國三桓季孫、叔孫、孟孫奪得魯國軍政大權,分別與晉國卿大夫建立起較為牢固的跨國聯盟。魯宣公及東門氏認為應當在晉國霸業一片迷茫之時,積極聯絡齊國當權派以作為對抗三桓的資本。於是魯宣公與齊頃公,一拍即合。
楚莊王十九年,白國一百七十六年
晉、楚爭霸中原,爭奪宋國是主要目標,宋之臣服與否,也是稱霸的重要標誌。昔日楚成王敗於宋,齊桓公稱霸中原;楚穆王屯田於宋國的孟諸,亦有實霸中原的標幟。
故楚莊王平定群蠻百濮後,即於楚莊王六年,與晉爭奪宋國,於北林大敗晉軍。第二年,楚國又命鄭伐宋,戰於大棘,宋軍又敗,宋被迫築城。其後,楚莊王重點打擊陳、鄭,對宋暫置一旁,宋則堅定附晉。
楚莊王為了徹底降服宋國,在邲之戰後,把矛頭指向了宋國。去年的攻宋只是教訓性的,如今做好了準備但是苦於沒有藉口,這時伍參出主意說:
“君上,不如派遣一個和宋國有怨的人去齊國聘問,經過宋國時不要向宋國借路,依照宋人的性格一定會扣留下來,甚至殺了他,如此,君上不就有出兵的藉口了嗎?”
楚莊王聽後有些猶豫,不過為了霸業還是狠心答應了下來,隨後招來申舟,讓他去齊國聘問,對他說:“不要向宋國借路。”又派遣公子馮去晉國聘問,也不向鄭國借路。也藉此試探鄭國。
申舟自知因為在孟諸之役中得罪了宋國,最後的下場一定不會好,於是說:“鄭國人明白懂事,宋國人昏聵糊塗,去晉國的使者不會被傷害,但我我卻一定會被殺死,可憐我的妻兒父母啊!這麼早就沒有丈夫阿父和兒子啊!”
楚莊王說:“如果宋國真的殺了你,寡人一定會出兵去攻打他,以此為你報仇,另外你要有什麼要求寡人一概同意。”
申舟見此立馬將自己的兒子申犀引見給楚莊王,然後鄭重的對著閉著眼睛一動不動的楚莊王行了一禮,然後轉身出行了。等申舟的身影遠去後,楚莊王才敢睜開眼睛,複雜的看向門外,一口嘆息聲迴盪在宮殿內。
等到申舟到了宋國,宋國人果然攔住他不讓透過。申舟見狀立刻呵斥道:“讓開,我是奉楚王之命出使齊國的使者,爾等蕞爾小國安敢阻擋大國使者的道路,還不快快讓開,不然等我天兵一到,定叫爾等小國灰飛煙滅!”
帶頭的宋國將領果然十分生氣,不過有些忌憚楚國的實力,並沒有下一步動作,只是愣愣的擋住申舟的去路。申舟見狀冷笑著嘲諷道:
“哼哼!既然懼怕我國的實力如何還不讓開?難道是為了保護你們國家那點微不足道的遮羞紗嗎?還不讓開?爾等可曾聽聞乖犬不擋道路?”
這時,宋國的華元說:“經過我國國境卻不借路,這是把我國當作他們的屬縣;路過他國卻出言不遜,這是把我國當成他們的屬下。把我們當作他們的屬縣,就等於是亡國;把我們當作他們的屬下,這難道不是羞辱嗎?
殺死他們的使者,他們一定會來攻打我們,攻打我國的結果也是亡國。反正都一樣是亡國,難道我們還要忍受他們的羞辱嗎?”說完上前一劍將申舟殺了。
楚莊王聽說使者被殺,勃然大怒,隨後拂袖而起,往外便走,侍從追著送鞋給他,到前庭才趕上給莊王穿上;送劍的追到寢宮門外才送上;備車的追到蒲胥市才讓莊王坐上車。
秋
楚莊王盡起三軍,很快就將宋國團團包圍,宋國君臣驚恐,派樂嬰齊赴晉告急求救。晉景公本想派兵救援,這時伯宗說:
“君上萬萬不可啊。古人有句話說:‘鞭子雖長,但夠不到馬肚子。’楚國現在兵精糧足,國內賢臣猛將如過江之鯽,這是上天正保佑著楚國啊,不能和他爭鬥。
晉國雖然強大,但是邲之戰後,我國實力大損,比楚國還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國內令出多門,這也是上天的安排啊,難道我們能違背天意嗎?
諺語說:‘高低上下,都在心裡。’河流湖泊裡容納汙泥濁水,山林草野中隱藏著毒蟲長蛇,美玉上隱匿著斑點,國君必須要忍受恥辱,這是上天的常道啊,楚國總有衰落的時候,君上還是等待著吧!”
晉景公聽後停止發兵,同時為了不讓宋國投降過快,派瞭解揚到宋國去,說:“晉軍已經傾國而出,就快要到達了。你們一定要堅持住”
還說:“晉國支援了很多兵器和糧食,就在路上,只要挺過這段時間,等到晉兵一到,宋國很快就會恢復過來的。”叫宋國不要投降楚國。
宋國君臣認為憑藉城防之力以及晉國的援助很有底氣,聽後果斷答應說:“絕對不會投降楚國的。”
這邊楚莊王看宋都城牆晉國華元的加築,是又高又硬,感覺無處下手,於是下令包圍,不能讓一顆糧食進入宋都。
楚莊王二十年,白國一百七十七年
五月
楚軍已經圍困宋都前後快九個月了,宋國的糧食已經吃完了,甚至都已經有人易子而食,這時,城中有一對爺孫見此情況馬上請求面見宋公,說:
“如今都要將近九個月了,晉軍還沒到,我想應該是到不了了,如今城中已經有易子而食的情況出現,宋公難道無動於衷嗎?”
宋公聽說國人已經開始易子而食了,都不和自己說要投降,哭著說:“只要能夠讓楚王撤軍,儲存我這一城百姓,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