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襄公二十二年,白國二百二十年(公元前551年)
孔丘出世。孔丘是陬邑大夫叔梁紇與所納的小妾顏徵在“野合”所生。
因為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所以夫妻在尼丘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也是孔丘,名“丘”的由來。
叔梁紇的正妻為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為了傳承,納了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又因為孟皮有足疾,按照周禮並不能繼承叔梁紇士人的身份,於是又納了顏徵在,生下了孔丘。
魯襄公二十四年,白國二百二十二年
孔丘三歲,叔梁紇病逝。叔梁紇死後,叔梁紇正妻施氏為了霸佔家業於是將顏徵在逐了出去,顏徵在只好帶著孔丘庶兄孟皮與孔丘前往曲阜生活,過著清貧的生活。
馬車咕嚕咕嚕的向著曲阜走去,車上,顏徵在的表兄駕車,顏徵在抱著年幼的孔丘,旁邊還有十幾歲的孟皮。顏徵在看著睡著了的孔丘,心疼的摸了摸。
突然,一塊石塊擋在了路上,冉夫子始料不及,使得馬車側翻,四人都滾落在地,小孔丘也被這個突發情況驚哭了。幾人慢慢站起身來,又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
冉夫子想把馬車扶正,但是一個人力有所逮。顏母見狀讓孟皮去幫忙,可是試了幾下都沒有扶起來,冉夫子有些氣餒了。
休息了一會,冉夫子望了望周圍的環境,只見周圍樹木鬱鬱蔥蔥,樹林中還能隱隱約約的聽到鳥獸的叫聲。對著顏母說:
“不行了,等過路人幫助吧!現在天色不早了,看樣子沒多久就要天黑了,我們要趕快生一堆火,不然到了晚上,必定有野獸窺探。”
顏母也是十分贊同,於是幾人在附近拾了許多柴火,很快一堆火堆就在路邊燃起,冉夫子從側翻的馬車上找出兩張獸皮帳篷,搭好,冉夫子和孟皮一間,顏母和孔丘一間。
很快天色已經快要淡下去了,人的視線也快看不清了,幾人連忙就著水將乾糧吃完,馬上鑽進了帳篷,因為一到晚上,除了火堆周圍,其他地方一該看不清。
很快,到了第二天早上,冉夫子等人正在收拾東西的時候,突然聽到虎嘯聲。
“糟了!虎,快躲起來!”
幾人連忙躲在側翻的馬車後面,等了一會兒卻沒有什麼聲音,冉夫子緊張的握著青銅短劍,眼睛定定的望著樹林裡,生怕落下什麼細節。
突然孔丘看向道路的另一側,咯咯地笑,說著:“狸!”顏母順著孔丘的目光,看到了正俯首慢慢向他們靠近的老虎,不知道老虎什麼時候繞過來的,老虎那尖銳的虎牙嚇得顏母馬上叫了起來“虎!”
冉夫子也反應了過來,然後將劍擋在身前,讓顏母三人在他後面,就這樣和老虎對峙了起來。
沒一會兒,老虎好像失去了耐心,猛地一下撲了上去,冉夫子順勢往旁邊一倒,躲開了老虎的撲殺,老虎沒有撲到,然後看到了顏母三人,冉夫子一看“糟糕!”
老虎猛的向顏母三人撲去,冉夫子都來不及救人。
“嗖!”
一隻青銅箭射向了老虎的眼睛,老虎感到一陣劇痛,嗷嗷的向著一邊閃去,“吼!”老虎被激怒了,猛地向來人撲去。
來人拔出劍,和老虎纏鬥了起來,來人身法很是靈活,很快,來人找到機會,一劍將老虎的腹部劃穿,虎卒。
冉夫子幾人看著來人,一身白衣,頭戴白冠,還有一個斗笠掛在背上,面容顯得很是年輕。年輕人將劍歸鞘,然後將弓掛好。向著四人走來。
在孔丘的視線中,一個高大的身穿白衣,拿著劍,掛著弓和箭囊,最亮眼的是腰間的白玉。
“多謝先生救命之恩,還請先生留下名諱,也讓我們有機會報答。”冉夫子行禮說道。
年輕人回禮說:“不必在意,路見危難,拔劍相助,不正是我們遊俠該做的嗎?”、
“先生是遊俠?”
“正是,在下白國方詳,白國一遊俠,不知幾位為何在荒郊野外停留?”
“不瞞先生,都是意外,昨日馬車側翻,我幾人力量不足,一直沒有扶正,故而在此留了一夜,誰知今天一早就遇到猛虎,還真是多謝先生的救命之恩啊。”
“無妨,來,我來試試!”
說著方詳和冉夫子加上孟皮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最終將車推到了路面。
方詳擦了擦汗,問道:“你們要往何處去啊?”
“去曲阜。”
“這般巧?我也是去曲阜,這樣吧,我們同行,相互有個照應!”
“多謝先生。”
很快,冉夫子等人收拾完畢,和方詳一起,一共兩輛馬車向著曲阜駛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