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26章 防民之口,國人暴亂

周天子聽完自大又憤怒的說:“先王恭王說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寡人是十分認同這句話的,現在寡人拿自己家的東西,這難道不是合理的事情嗎?現在居然還有人說三道四,這是寡人無法忍受的。”

於是周天子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監視批評周天子的人,若是看到有人批評周天子,報告給周天子之後就立即處死,不需要審理和證據。結果批評周天子的人少了,而諸侯也不來朝見了。

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4年)

周天子對百姓的控制更加嚴厲了,國人都不敢隨便說話,走在路上都是相互使眼色。

周天子到城裡遊行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情況,非常高興,他招來召公說:

“寡人已經可以平息人們的批評了,你看,他們都不敢說話了,批評寡人的聲音都沒有了。”

召公說:“大王,您這只是把他們的嘴堵住了。堵住百姓的嘴,要比堵住洪水還要危險啊。

洪水被堵住了,當它積蓄了足夠的力量時,就會衝破堤壩,傷害的人一定會很多,而堵住百姓的嘴也是一樣的道理啊。

我聽說上古舜帝的時候,天下發大水,百姓民不聊生,舜帝要求鯀去治理洪水,鯀一直築堤壩,想要將洪水堵住,可是卻總是被洪水衝破了堤壩,導致洪水更加氾濫。

最後鯀因為沒有治理好洪水被舜帝所懲罰。後來舜帝又任命大禹代替他的阿父鯀治理洪水,大禹經過觀察和思考沒有用他阿父堵洪水的方法,而是將洪水疏散開來,最後成功解決了洪水氾濫的問題。

因此治理洪水的人應該打通淤塞對其加以疏導,治理百姓的人也應該開放言路讓他們發表議論。

而天子處理政事,應該讓公卿乃至列士都獻上詩歌,讓樂師獻上樂曲,讓史官獻上圖書,讓太師進行規誡,讓無眼珠的盲樂師演唱詩歌,讓有眼珠的盲樂師朗誦規誡,讓百工都來勸諫,

讓平民相互議論,讓近臣盡心規勸,讓親戚彌補過失,讓盲樂師和史官一起教誨,讓年老的賢人進行訓誡,最後由大王仔細思考。這樣做的話,政事才能夠施行而不違背情理。

人民有嘴,就好像土地有山川一樣,財用都是從那裡產生的;就像平原有沃土一樣,衣食都是從那裡產生的。

讓百姓把話都講出來,治理國家的成敗就可以看出來。做好事並防備將要出現的壞事,這就像產生財用和衣食的道理一樣。

百姓心中所思慮的,就是嘴上所說的,知道百姓心中的憂慮,並及時加以解決,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如果堵住百姓的嘴,我們又怎麼能知道他們在擔心什麼呢?周王朝的統治又怎麼能長久呢?”

周天子聽完,覺得召公在批評他,於是不聽從召公的勸誡,於是國人們都更加不敢說話了。

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1年)

因為周天子任用榮公為卿士,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湖澤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準國人進入謀生。

因此許多國人不能維持生計,於是在這一年,都城的國人們因不滿周天子的暴政,都城的“國人”集結起來,手持棍棒、農具,圍攻王宮,聲稱要殺了周天子。

周天子聽到王宮外面人聲鼎沸,都高喊著:“除暴君!除暴君!除暴君!”還不時傳來棍棒砸宮門的聲音,周天子急忙下令調集城外的軍隊前來鎮壓。

周天子旁邊的一位大臣無奈的說道:“大王啊,我們周王朝寓兵於國人,國人就是兵,兵就是國人啊。國人都暴動了,我們還能調集誰呢?”

於是周天子只好帶領親信連忙從暗道逃出城去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

過了一段時間,國人攻進王宮,但是沒有找到周天子,便轉而尋找太子姬靜。這時,太子姬靜已經聽到動靜已經逃到召公府裡了,召公見狀連忙讓人將他藏了起來。

很快,國人聽說太子藏在召公家裡,於是大量國人將召公府邸團團圍住,要求召公將太子姬靜交出來。

召公見國人已經發現太子在自己家,為了保護太子,又想到國人也沒人認識太子,於是召公說:

“以前我多次勸諫大王,但是大王不聽從,才有了今天的災難。現在我要是殺死大王的太子,大王也許以為我是因為記仇而洩憤吧?事奉君主,身處危難也不應該記仇,心有怨氣也不應該發洩,何況是事奉天子呢!”

於是他用自己的兒子代替太子,最後太子姬靜才得以逃脫國人的暴亂。

-----------------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白氏春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