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劍五十餘,戈一百,甲胃五十餘,弓三十,箭矢五百(銅箭頭),戰馬五十匹,盾三十。
這些就是羆征戰十年,透過各種賞賜與采邑,加上粟的經營攢下來的全部家底。其中潛力最大,價值最大的就是封地白地了。
王八年二月二日
白氏一族已經到達了白地,目前該地是一片空白,只有前期人員建起的一座帶有土城的寨子,白氏整個家族加起來共計九十餘人,連一百都沒到。
羆見此情況,立馬召集家臣議事。最後得出了方案:
粟留在家掌握大局,繼續搞建設,優先軍防工事,再建民用建築。
垣看守城牆城門(土牆木門),並訓練武士,作為羆外出的守衛力量。
犬和羆一起去朝歌,犬去購買奴隸,以及邀請技術人才如工匠,農夫等,向他們說明:
來白氏,有地有田,貢賦輕,白氏尊重匠人和農夫,等到羆回來,挨家挨戶拜訪。
羆則去招武士和門客,以此來充裕防禦力量,以此抵禦即將到來的野人。羆準備將武士擴充至一百人,領民則多多益善。
三天之後,羆和犬前往朝歌。
衛侯到衛國後,根據姬旦的諄諄教導,他訪問當地的賢豪長者,向他們詢問治國安民之策。衛侯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深入民間,廣泛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深受衛國百姓愛戴。
衛侯不負姬旦的重託,對殷商遺民七族,不歧視,不虐待,妥善安置殷商遺民,關心他們的生活,維護地方穩定,加強民族團結。
衛侯還重視選拔人才,聽從賢人勸告,積極採納合理化建議,依法治理國家,促進衛國經濟的儘快復甦,國內很快出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
王九年,羆第二個孩子白璋出世,另外白地已經有了民千人,武士百人,皆是精銳甲士。
得益於衛侯的優秀治理,衛侯免去了白地十年的貢賦,不需要交賦和出兵。因此白地發展十分迅速。
王十年,羆見家中一切走上正軌,便帶著五十名勇士,進入太行山,以勘察地形,作為以後抵擋北狄的依據。
羆等人走到位於今天的白陘(xíng)時,望見峽谷兩側具是山崖,只有中間可供通行,羆見此,認為此地是兵家必爭之地,暗暗記下後,繼續向前走。
羆等人在太行山檢視地形與敵情用時兩個月,等到他們從白陘出來時,各個蓬頭垢面,宛如野人。
羆回到家後,立馬安排粟帶人前往白陘修建關隘,稱之為白關。
王十三年,洛邑建成。
周天子準備遷都到洛邑,召公令各方諸侯前來朝賀,他向周公旦、周天子奉獻玉璋、大弓等禮品。召公向周天子獻詞:
“上天讓您做黎民之元首,請接受上天賜您的神聖職責。殷紂無道,萬民哀號。上天憐憫蒼生,把天下託付盛德的文王、武王。今王遷都,宜繼續勉修德政,以祈不負上天重託,不廢先王之功業。
今王遷宅於土中(洛邑),親理朝政,動靜語默,均須持重,應敬重德行,躬行德教。上天將根據帝王的德行賜智慧,賜吉凶,賜享國期限。
我王初據新都,更應崇尚美德,祈求上天賜予永久的治理天下的使命。今我率眾邦君長,入朝進賀,並非慰勞君王,只是供奉禮品,獻祭於上天,使王位世代相傳,永無止期。”
朝賀已畢,周天子率滿朝公卿、眾邦君長在洛邑舉行冬祭。
次年正月初一,周天子以朝享之禮獻祭於文王、武王之廟,稟告遷都大事。在文王廟、武王廟各獻一頭赤色牛。周天子入太廟,獻酒於先王之靈。至此,周天子完成遷都大禮。
除此之外,周天子還設定了洛邑八師,至此西八師守西土,殷八師守東土,洛八師守洛邑的軍事格局設立。
王十五年,衛國在衛侯的治理下,已經十分的安定和繁榮了。
周天子鑑於衛侯治理衛國的卓越政績和鎮守東方的不朽功勳,周天子提拔衛侯擔任周王朝司寇之職,掌管刑獄、訴訟和監察方面的事務。
而衛國國事由他的兒子衛髦(máo)代為處理,衛侯則定期到衛國督察政務。
由於殷八師設立在殷商舊地,因此殷八師的代管者正是衛侯,衛侯去了洛邑後,殷八師就由衛髦代管,而由於羆是衛國的上將軍,因此,殷八師實際是由羆在管理。
此時白關已經修繕完畢,羆讓垣帶領一個旅的兵士駐紮在白關,以防止北狄翻越太行山攻打白地和衛國。
王十九年三月,周公旦去世,周公被葬於文王墓地畢,周天子說:“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為臣”。
王十九年四月,衛侯姬封去世,衛髦繼任衛伯之位。姒羆年四十五歲。
-----------------
收殷餘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酒材是告。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