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李世民和李凡均下了決心,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
可以這麼說,這一戰便要畢其功於一役,李凡要帶領大唐天團,徹底剿滅這個強大的北方強敵。
在李凡大炮的協助下,攻城拔寨宛如小兒做戲,大唐士兵氣勢高漲進展迅速。
再加上水路和薛仁貴部從兩翼側影逐漸形成了包夾之勢。
在火炮的加持下,李凡領兵順利攻克蓋牟城,獲得糧草自重無數俘虜兩萬餘人。
攻破之後,以水路之勢,對遼東城形成了壓迫之勢。
先進攻迫使泉蓋蘇文,以三萬主力支援,但是僅僅是幾輪火炮下來,高句麗大軍便呆若木雞。
隨後,唐軍一個衝鋒便擊潰高句麗軍。
此戰俘虜近萬人,斬首八千。
當捷報傳回國內後,舉國振奮。
那些因高句麗,而喪家的百姓紛紛烹羊宰牛為慶。
面對這樣的勝果,李凡並未放在心上,只因他知道,若不盡快拿下高句麗,便會如同上一世的李世民一般,因為寒冷的冬季而被迫撤軍。
高句麗很明顯也發現了這一點,所以開始避戰。
這一招其實用得毫無毛病,但是面對大炮面前,這實在是太愚蠢了,再堅固的城牆在大炮面前都是土雞瓦狗。
李凡一路勢如破竹,順利地打到安市城。
此刻,安市城中的兵力足足有十三萬。
此地易守難攻高句麗大將高延壽率領主力集結於此。
面對這座城,李凡當即開始萬炮齊轟。
自開戰之日,大炮便從未停歇,一直不斷地朝著城池猛攻。
在炮火的猛烈攻擊下,這座城最終沒有撐過第三天。
東城城牆徹底坍塌。
高延壽見狀不妙立刻率軍逃竄。
李凡和薛仁貴會合一同出擊,此戰勢如破竹,連克六城。
而匯合之後,細算損失,大唐的損失兵力不超過五千餘人。
如此戰績,堪稱恐怖。
李凡繼續進攻連克十城,與水陸大軍集合,三路合一,趁著大勝之威,連下南蘇。
最後,集合進攻高句麗扶余城,這座城雖然堅固,可與炮火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大炮和炸藥包的雙管齊下,這座城未堅持過兩日便成破。
隨後便是一邊倒地屠殺李凡率軍長驅直入,很快便打到了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城下。
這一時刻,高句麗已經無法組織起援救,敵國內也只剩下了都城,還在負隅頑抗。
此戰為困了半月之久,不過,與上一世極為相同的是,此戰乃是城中的僧人開啟城門,接納唐軍入城。
有了這次機會,李凡當即殺入,隨後滅亡了高句麗。
至此,一戰這個北方強國徹底化為歷史的塵埃,一切的榮耀與悲愴都在此時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