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東邊只有中間住著村民,不過隨著一代代傳下來,房子變得越來越多。
最高記錄有著兩百一十五棟。
村民們住的東邊,一共有五條路。
本來嘛,這五條路的房子挺稀疏的,有的七八十米才一家。
不過後來隨著分家,五條路的房子越來越密集了。
到現在,一眼看去,房子與房子之間,相隔最多二十米,有的甚至是兩三棟挨著的。
這一條路兩邊的房子,最多的五十棟,最少的也有四十多棟。
每家每戶房後,都有一小塊菜地。
這規劃,那是相當的好啊!
五條路,那就是五個組,有地方些叫隊。
排序也簡單,沒有按照什麼先來後到,直接從最裡邊開排,一二三四五。
而陳鋒的家,就住在五組靠西的方向,邊上數過去,還有四五家呢。
看了好一會,陳鋒從村東頭的土丘,順著道路下了土丘,又走過了幾十米,兩邊都種著蔬菜的菜地,到了村子五個小組的中間。
這時候,只有一米多寬的石板路,匯入了一條兩米開寬的村大路了。
這條大路可以算是村裡大交通命脈了。
從靠近懸崖大五組,到靠近山脈的一組,然後挨著山坡,一直到水田那邊分成左右兩條,也就是蓄水渠的兩邊。
而且在村子中間時,還衍生了一條通往了山溝,上面就不細說了。
上午還早,居然有村民在菜地裡除草呢。
雖然是冬天,但是位於西南的村子裡,還是可以種蔬菜的,不像北方,到了冬天,除了高強度的大棚,其他地方種什麼死什麼。
對於陳鋒這個挑著東西的年輕人,蹲在地裡拔草的村民,都停下了手裡的活,往他那邊看。
不過看了好一會,都沒認出來到底是哪家的娃。
呵呵,十年了,要是一眼認出來了,那才有鬼呢,況且當年的陳鋒,也才十八歲。
這麼多年,變化還是有一些的。
陳鋒也不認識那些村民,同樣的十年能讓陳鋒變化,十年也可以讓滿頭黑髮的中年人,變成白髮的老年人不是?
挑著東西,陳鋒在大路左轉繼續向前走,一直走到了五組第一棟房子前。
村子每一棟房子相同之處,那就是房子前,都有著一塊和房子長度一樣長的壩子。
房子兩邊要麼是廚房,要麼是牲口圈,都是這樣,只不過有些在左,有些在右而已。
一邊走一邊大量周圍的環境。接著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髮一幕。
好幾個村民在壩子曬太陽。看見挑著東西的陳鋒,打量著。
終於,沒等陳鋒走過,有個村民開口了。
“小夥子,哪家的?”
聽到有人問他,陳鋒把肩膀上的東西放了下來,轉身看起了問他的人。
皺眉看了一會,陳鋒帶著有點不確信都開口:“你是三叔爺陳三順?”
這陳三順,一聽名字,就跟陳鋒有親戚關係,不過是遠親,住在二組。
“喲,還認識我,我怎麼不認識你?”
陳三順一看這小夥子還認識他,有看了一會也沒想起是誰家的。
看著叔爺看了半天也想不起自己是誰,陳鋒也怕這老爺子想腦梗了,於是就開口。
“叔爺,我陳國強家的陳鋒,我大伯陳國富,三叔陳國棟,四叔陳國樑,這下你在想想。(方言其實是爸的,三叔叫三爸。四叔最小叫么爸)
陳鋒怕時間久了,這老爺子想不起來,沒有報爺爺的名字。
同時,也把大伯和兩個小叔大名字也報了出來。
“陳國富,陳國強,嗯?你是當年那個不讀書,出去打工的小屁孩陳鋒?”
經過陳鋒這麼提醒,這老爺子總算想起來了,還好,還記得有陳鋒這一號人。
不過小屁孩?那時候也不小了,一米七幾的帥小夥了都。
不過在那時六十多的三叔爺眼裡,還真是小屁孩。
“嗯啦,三叔爺,就是我,您老還是那麼老當益壯啊。”
“哈哈哈哈,不行咯,不行咯,你走的時候,一天挑好幾趟糞水去地裡都不帶喘氣,現在挑兩趟就累得不行,老了,老了啊。”
!!快八十的人了,還挑大糞去地裡,你這是讓城裡人情何以堪?
陳鋒也不是光站在壩子邊上,在三叔爺說話的時候,從一邊裝著蘋果的箱子裡,開啟箱子,然後拿著蘋果給壩子裡的人都給了一個。
看著這些既熟悉,又有點陌生的人。在三叔公的介紹下,陳鋒一會就想起來完了。
坐了一會,又給男的散了一圈煙,陳鋒也沒有多待,回到行李那,挑著繼續往前走,身後還傳來了三叔爺他們的嘀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