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遣將已經成為了朝廷最近這段時間的一個熱門事項了,從冬天開始就在持續,一直持續到初夏的到來,這個事情還要繼續下去。
霍嬗依然在長安城,但是沒有人懷疑二徵大宛的主將是誰了。
羽林軍和期門軍此前就出動了,兩部加起來一千五百人,在趙安國的帶領下朝著敦煌行進。
公孫敖覺得自己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當年和衛青交好,不過他也知道自己這輩子就是副將的命,被衛霍兩家三代人給拿捏了。
大家都知道他是衛青的好友、副將,可是公孫敖也曾經隨霍去病出兵攻打匈奴。不過在那一戰公孫敖在沙漠中迷路,霍去病孤軍深入、殲滅匈奴三萬多人,公孫敖在繳納贖金後被廢為平民。
而現在公孫敖率領南北軍主力出發了,他要在敦煌整肅一眾兵馬、核查輜重等等。
霍嬗還是在長安,他會在夏天的時候帶著小部兵馬趕往敦煌。前期的一系列事情不需要他操心,只需要安心的等待著就好,他的任務看似只是打仗。
增兵大宛,大家都認為這一戰是肯定會勝利的,毫不需要懷疑。
所以現在一些長安平行不端的惡少年,或者是一些遊俠們已經攜帶著乾糧和兵器出發了。
這一次打大宛肯定會有機會立功,對於那些想要博取軍功、爵位的人來說,機會可不能錯過。哪怕可能會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那也是值得去搏一搏的。
霍嬗還是安安穩穩的在長安城裡,只是一些備戰的事情也沒有因為鬆懈。好歹也是第二次出征,前期也有很多的時間去準備,那就更加不需要著急。
霍嬗拿著資料,愜意的看著,“我去,這該不會是亞歷山大東征時留下來的後裔吧?”
越看資料,霍嬗越覺得有一些可能性。
因為大宛以前也是和塞琉古王朝有些聯絡,他們按希臘方式在各村鎮修建塢堡,這裡的主要民族也就是被稱為塞種的斯基泰人。
雖然亞歷山大已經過世兩百多年了,但是他的那些後裔或者遠征軍的後代,也有不俗的戰鬥力。
按照李廣利送回來的軍報,大宛的軍隊會有密集的方陣、會使用長矛對付騎兵。
這也算是一種傳承和融合,大宛擅長培養馬匹,可是他們對付騎兵、對付步兵都有一套。
實際上現在的大宛看似是遊牧民族,但是他們實際上也是結合了中亞的文化,有了比較完善的城市和定居文化。大宛有七十多座城市,哪怕其中很多都是小城鎮,那也算城市。
而且這也是城邦制、分封制,所以大宛國內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貴族頭人。
就比如說李廣利兵敗的鬱成城,也可以稱呼城主為鬱成王。
霍嬗更感興趣了,很多人都說亞歷山大終建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繼續向東就會遇到戰國七雄,會討論種種可能性。
哪怕現在亞歷山大帝國已經沒了,不過能夠和希臘人的後代去過過招,也挺不錯的。
“希望不要讓我失望,馬其頓方陣!”霍嬗忍不住笑了起來,“不知道現在的馬其頓方陣還留下來了多少,有沒有改良和本土化!”
霍嬗自然不會認為現在的大宛國內都是希臘人,也不認為兩百多年的時間過去了,那裡還是希臘人的作戰方式。
不過有機會去看看,看看現在的大宛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這也是挺好的。
實際上霍嬗也非常清楚,如果大宛真的非常強大,當初也不會被大夏、大月氏收拾,大夏說起來更加希臘化,還是沒了。
而大月氏被迫遷徙,造成大夏滅亡,促使塞種入侵印度北部,並引起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從而開闢絲綢之路。
不管怎麼樣,必須要去見識見識,這又多了一個不錯的理由。
中亞那片區域,不只是受匈奴的影響非常大,也少不了一些希臘人的影子。
劉徹輕手輕腳的來到宣室,看到霍嬗在看軍報就笑了笑,也不出聲打擾。
等到霍嬗放下軍報,劉徹才問道,“這一趟和打匈奴人不同,你該心裡有數。”
“嗯,我明白。”霍嬗就說道,“我還是覺得能打下來,先前還是小看了大宛。這些人不只是有步兵,還有不少騎兵,我肯定是不會輕敵!”
有些情況就是如此,雖然現在的大宛肯定不算是最為正統的希臘遠征軍後裔,也不會存在兩百年前的戰鬥方式等等就完全適合如今的作戰需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