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城了,肯定要去拜老師。
關係都是需要維護的。
最佳方案,就是構建雙方利益共同體,在此基礎上,進行持續的合作交流。
說白話,大概其等同於,有個事兒絆著。
大家都不是閒人,沒事在一塊吃吃喝喝吹吹牛。
蔣觀要忙著事業,譚培生也有理想要追求,沒那麼多閒工夫。
所以,打一開始,蔣觀的論文,就是最好的切入點和落腳點。
“最近有沒有認真學習,拿出什麼新作?”譚培生在辦公室裡見的蔣觀,茶還沒喝,就開始檢查作業。
“老師我最近太忙了,那邊連軸拍戲,這邊還得改劇本,籌備開機...”
來之前,蔣觀就做好心理準備,估計要被批評,已經提前打草稿訴苦作為應對。
“再忙也不是理由!”譚培生能理解,蔣觀剛入職場,但還是恨鐵不成鋼。
“老師,您別生氣,估計接下來我這邊就有時間了。”蔣觀開始畫大餅,轉移注意力。
糾纏在過去的錯誤裡,只能不斷挨批。
譚培生臉色,這才多雲轉晴:“不是老師批評你,學習的事情,不進則退,你不應該浪費天分。”
當老師的,願望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教導之。
從這個緯度出發,蔣觀還是能理解譚培生的良苦用心。
只是,實際情況變化莫測,他需要優先解決其他問題,而且不方便,總是跟老譚提起。
“老師,研究所籌備進展怎麼樣了?”在教學和學習這件事上,他不佔優,蔣觀果斷轉移陣地。
譚培生當然能看出這點小伎倆,不過他也沒計較,只是手指點點蔣觀,笑罵了一聲小猢猻,然後談起影視戲劇產業研究所的情況。
“學校方面的工作,已經沒問題了,接下來還得往上報,資金問題也有眉目了。”譚培生侃侃而談,他本身就是中戲戲劇藝術研究所的副所長,裡面的門道他清楚。
“老師威武,進展神速!”蔣觀豎起大拇指,直接拍馬屁。
雖然表達方式,過於粗糙和直白,但譚培生還是高興的,他接著邀請道:“怎麼樣,有沒有興趣回來幫老師的忙?”
“當然有興趣。”蔣觀先肯定,然後才問:“不過,老師,我回來的話,能幫什麼忙?”
“想搞研究,還是幹行政,做學問都行。”譚培生沒有具體確定。
也就意味著,其實還沒規劃。
蔣觀想了想道:“老師,要不我繼續讀您的研究生吧,到時候跟著您,幹什麼都方便。”
繼續補充學歷這方面的考量,蔣觀其實認真權衡過。
搞戲劇文學的,不外乎那麼幾條出路。
要麼出去闖市場,從事創意策劃類的工作,或者幹編劇也行。
其他的,沒轉行的,還有一些從事教學和理論研究。
就像譚培生一樣,走學術路線。
聽起來,更像是錢和權的博弈。
國內外各有實情,在國外兩者可以統一,但是在國內,前者可能只是個屁。
當然,要是沒有前者,可能連屁都不是...
蔣觀當然要兩手抓。
“讀我的研究生...也行...”
譚培生本來只打算,先把蔣觀拉到研究所,以後再考慮研究生招他。
沒想到,蔣觀主動提起,倒省了些麻煩。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
“你已經畢業了,只能去考試,有把握過線嗎?”
說實話,譚培生有點擔憂。
工作以後考研的難度,可比應屆考高多了,關鍵畢業證拿了,走不了保送。
“試試唄,老師,過線的話,您再收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