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目前主流的移動端處理器晶片火龍835,其採用的CPU架構就是基於A73架構修改而來的。
而按照歷史的發展,膏通下一代的火龍845的CPU架構仍然採用A73架構。
在經過思考好,陳通並沒有打算讓華騰半導體在A75架構的基礎上設計晶片。
在他看來,A75架構的效能已經無法滿足未來兩年的市場需求。
因此,陳通決定等待ARM公司在明年釋出A76架構。
在陳通的記憶中,A76架構是一次劃時代的技術升級。
與現在的A75架構相比,A76的效能提升了35%,功耗降低了20%,並且支援ARM最新的大小核技術。
此外,A76架構還更好地支援了人工智慧相關的應用,如語音識別、影象識別和智慧助手等。
在原有歷史發展中A76架構的出現,使得移動端處理器晶片的效能得到了史詩級的提升。
許多經典的晶片,如麒麟980、990、985和820,以及火龍855系列,都是基於A76架構設計的。
甚至在後續5G時代到來後,聯發哥為了能在中低端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特意釋出的天璣700系列和天璣6000系列也採用了A76架構。
“用陳董的話來說,現在的華騰微電子想要做一道菜,但ARM公司提供的食材並不新鮮。只有等到A76架構釋出,我們才能做出真正的好菜。”一位華騰半導體的工程師在內部會議上激動說道。
雙方在經過一番談判,ARM公司最終同意將指令集和架構等專利的授權費用從每年3.2億降低到2.7億。
這一優惠,顯然是看在陳通這位股東的面子上。
儘管拿到了ARM公司的專利授權,但陳通並沒有急於讓華騰半導體設計移動端處理器晶片。
在他看來,公司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將整合半導體電路設計技術提升到Lv5水平。
此外,華騰半導體還需要等待A76和G76架構的釋出,並與菊廠達成合作,以解決移動端處理器晶片在通訊基帶方面的技術缺陷。
時間來到六月底,華騰聯合微電子公司終於在雁城建廠成功。
這一進度比原計劃提前了一個月,標誌著華騰微電子在螢幕面板領域的佈局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與此同時,藍廠的硬體部門收到了叄鑫公司送來的一塊工程OLED螢幕。
作為國內最早與叄鑫合作的廠商之一,藍廠在過去一年中逐漸減少了與叄鑫的合作,轉而將大部分訂單交給了華騰微電子。
即便是訂單減少了,但是藍廠和叄鑫依舊是有著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
這一次叄鑫送來的螢幕卻讓藍廠的硬體負責人感到驚訝。
這是一塊劉海全面屏,顯示效果和螢幕素質都遠超以往。
經過多項測試後,藍廠的硬體負責人不得不承認,叄鑫的這塊螢幕確實令人驚豔。
特別是對比以往叄鑫向藍廠供應的oled螢幕,無論是在色彩顯示還是在螢幕亮度方面,直接上升了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