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沖天而起的那一刻,整個貢院都是寂靜的。
多數人其實還處在一種完全沒能反應過來的茫然狀態中,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唯有一種說不出的直覺感應,使人莫名情緒激越。
羅文煥則僵硬地轉動著自己的脖頸,順著紫光升起的方向一點點挪移視線。
他在看、他在看這紫光究竟從何而來。
然後,羅文煥的呼吸就停滯了。
與此同時,他心裡又生起了一種“果然如此”的恐慌。
視線盡頭,紫光來時的方向,果然便是陳敘面前的答卷!
那張答卷就那般靜靜地躺在陳敘號舍中間的桌板上。
小小的桌板,光芒萬丈的答卷,強烈的反差衝擊在人心頭。
憑什麼?
為何偏偏是他。
究竟是什麼樣的文章,竟能在寫成的那一刻,便使得紙上紫煙升騰?
羅文煥就這般僵滯地坐在自己號舍中,心中萬般驚疑,翻來覆去。
直恨自己一雙眼睛未能長到陳敘的試卷上去,無法一眼看透他的文章。
羅文煥自己寫了治蝗妖三策。
一是派遣大將絞殺妖首;
二是招安部分禽鳥妖獸,利用禽類妖獸本身對蝗蟲的天敵特性,聯合誅殺所有蝗妖,此為驅虎吞狼之計;
三是聯合天下讀書人,施法搬運南方雲雨至北疆,使北疆大旱緩解。
如此,旱災既緩,原本緊隨旱災而存在的蝗災自然便也將隨之消解了。
此實乃釜底抽薪之計!
如此接連三道平妖策,層層遞進,一層更比一層底蘊深厚。
並且,在寫下計策時,羅文煥又並非僅僅只有空想。
他分析了蝗妖首領可能會存在的妖性弱點,寫明瞭應當派遣何種大將前去誅妖。
又設計了搬運南方雲雨的陣法,用文字詳細推導了陣法特點。
使得這道策論不僅理論可行,甚至還擁有了一定的法術依據。
羅文煥嘔心瀝血寫完之後,原本萬分得意。
他想不到會有什麼樣的平妖策,竟比自己的更高明。
羅文煥想象不到,那自然是因為他的眼界有限。人很難憑空去理解自己從前沒有接觸過的事物。
陳敘當時寫的是:
“學生對,蓋聞“旱極而蝗”,此天道必然也。
旱魃肆虐,赤地千里,泉脈枯竭,田土龜坼,蝗蟲遂乘陽亢之機,孳育無算……
然所謂‘旱蝗相生’,果真如此?”
他開篇破題,先寫了蝗災的由來。
自來世人理解,都認為“旱蝗相生”,這當然不能說錯,但其實還是沒能全面看清蝗災肆虐的根本原因。
蝗災能夠肆虐,首先自然是因為蝗蟲擁有了大量產卵的先決條件。
而蝗蟲產卵,最喜河床乾旱、植被減少——
植被減少,土壤失水,首先會導致蛙類、蜾蠃的大量死亡。
而蝗蟲的真正天敵,不是什麼禽鳥,卻是蛙類與蜾蠃!
同時,土壤失水,植被覆蓋率降低,還會使得植物含水降低,蝗蟲則最喜以此類植物為食。
乾旱又會導致蝗黴難存,“蝗黴”之物,實為蝗蟲致病之害。蝗蟲若得此害,必生“抱草瘟”。
抱草瘟一旦傳播,蝗蟲群體則將大量死亡。
如此蝗蟲難以成群,自然也就不再可能形成什麼蝗災了。
陳敘逐一分析了蝗災形成的種種先決條件,最後總結:
“蝗害之因,不僅在於乾旱,更在於水旱失衡,草木凋敝,陽氣獨盛,陰溼不濟,蛙蛇俱亡,蜾蠃難存……”
說到根本,蝗災的出現,不僅是在於乾旱,而更是在於生態失衡!
如今這時代,自然沒有什麼生態的說法。
陳敘因此總結為:“時序失度,陰陽舛錯。”
而時序失度,又不僅僅是天災,更是人禍!
畢竟,植被又為何會驟然大量減少?此乃人為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